【案例8】用核心价值观重塑精神向往

【案例8】用核心价值观重塑精神向往

“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公众道德和社会价值的判断与思考。当无数的青年在纸醉金迷、愤世嫉俗和安于现状中恍然度过,当信任感缺失,人与人之间变得遥远而陌生,当贫富差距引发越来越多的各类矛盾,当党群干群关系面临更多冲击和考验……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斥着利益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当个人缺乏了奋斗理想和目标,时代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就会变得脆弱而贫瘠,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就会遇到“软实力”的挑战。用“中国梦”凝聚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唤起民众的道德认同、价值共识和意识觉醒,重塑民众的精神向往和道德风尚,构建起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显得意义重大。

案例来源:前线/用核心价值观重塑精神向往

http://www.bjqx.org.cn/qxweb/n128832c763.aspx

问题思考: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唤起民众的道德认同、价值共识和意识觉醒?

案例评析:

“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指南。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鸿篇巨作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理论。

“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当作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是虚伪的、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第四章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