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9】时代成就“篮球梦”

【案例9】时代成就“篮球梦”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徐汇区,祖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中职联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为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篮球运动学院名誉院长。姚明在其退役演说时说过这样的话:最后,我要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我曾经说过,有一天我的职业篮球生涯结束了,我希望那只是一个逗号,不是一个句号,今天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但我没有离开篮球,我的生活还在继续,我还是姚明,我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远远没有到画上句号的那一天。

案例来源:网易首页/姚明声明全文:我不得不离开赛场 决定正式退役

http://sports.163.com/11/0720/14/79DO220U00051CA1.html

问题思考:

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案例评析:

2018年,姚明38岁。他是这些年流行语境里的第一代“80后”。这个“80后”见过了大场面、经过了大阵仗,如今又挑起了大担子。他是这个时代醒目的人物,不仅因为超拔的身高和球场上那些叱咤风云的时刻。某种意义上,姚明已经成为一个包含着诸多意味的符号——赛场传奇、中外交流、体育改革、社会公益……每个符号于他都不是空泛的概念,不断的角色切换中,每次展开的故事都足够生动。

2002年,姚明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姚明之所以感谢时代,是因为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他有机会走出国门,在国际体坛上展现自己的才能;是因为有许多前辈,他们也有这种技能,但是没有成就个人梦想的机会;所以他感谢中国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当然,姚明的成功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首先,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其次,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使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社会对个体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并不是说人只能消极地依附于社会,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这样寄语青年: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在第一章第一节“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