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2】卡尔·马克思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贫困漂泊的一生。在伦敦,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时间里,马克思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四个孩子中的三个死亡。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严贫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本身一贫如洗,他的一生几乎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马克思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极不稳定而又极其微薄的稿费收入,加之资产阶级对他的迫害和封锁,使饥饿和生存问题始终困扰着马克思一家,差不多把马克思置于死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德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梅林评论道:“在19世纪的天才人物当中,没有一个人曾经经受过比一切天才中最伟大的天才——卡尔· 马克思所经受的更痛苦的命运了。还在他开始进行社会活动的头十年当中,他就不得不同经常的穷困进行搏斗,而从移居到伦敦时起,他就面临着亡命生活的全部可怕的遭遇。但是真正当他通过不倦的努力在年富力强之际取得了最高成就的时候,他却遭到了真正的普罗米修斯式的命运,而成年地、成十年地为日常生活需要所缠累,为一块必不可少的面包而操心苦恼。一直到逝世,他都没有能够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哪怕是勉强过得去的生活。”
案例来源:百度/卡尔·马克思
https://baike.baidu.com/item/卡尔·马克思/158728?fr=aladdin#2
问题思考:
马克思为什么能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案例评析:
革命乐观主义是指革命者对生活、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前途充满坚定信念和进取精神的精神面貌。在历史上,一些进步思想家和从事进步事业的革命者已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产生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乐观主义。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的乐现主义,成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之一。由于革命乐观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人民群众力量以及新生事物必胜的基础上,对实现共产主义抱必胜信念,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始终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它与盲目乐观有根本区别。以马克思对资本的态度为例,如果马克思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可能就会认为资本限制不对,应该取消它。但马克思没有要取消资本,而是说劳动者要掌握资本,要会利用资本。如果一个人不能掌握资本,无论剥夺多少资本家的财富,都无法剥夺剥夺者,因为根本不懂金融,怎么剥夺?所以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只能用资本来反对资本。因此,他是一个清醒、现实的乐观主义者。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在第一章第二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