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狼孩”是人吗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了一只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大的女孩:其中大的有8岁,后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有2岁,取名为阿玛拉。阿玛拉因体弱,不久死去。由于她们自幼远离人类社会,在狼窝里长大,所以一切生活习性都与狼别无二致。比如:她们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白天睡觉,晚间出来活动;怕光、怕火,不吃素食和熟食,只吃生肉,而且不是用手拿着吃,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她们也不会说话,只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在孤儿院人员的耐心抚养下,卡玛拉用了2年的时间才学会站立,6年的时间学会走路,到1929年她去世时,17岁,一共学会了45个词和几句简单的话,智力水平仅相当于4岁儿童。
案例来源:百度文库/狼孩的故事
https://wenku.baidu.com/view/bd43e7d949649b6648d747ca.html
问题思考:
“狼孩”是人吗?
案例评析:
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即使具有人的自然属性,个体也不可能发展为真正的人类,一如“狼孩”那样:有嘴不会说话,有脑不会思维,人和野兽的区别也湮灭了。人生正是这样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正是在这样一个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中塑造自我、逐渐认识和领悟人生的。
正如孔子所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此规范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特征的认识。意思是说:人在少年时,就应该有志向于求学问;三十岁时,应懂得做人的道理,开始自立于社会,而且说话做事都要有一定的把握;四十岁时,基本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至于迷惑不解;五十岁时,应懂得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获得做人的真谛;六十岁时,由于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应该是懂得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时,由于积累了一生的生活经验,并卓有成效,所以修养境界应达到即使随心所欲,也因自觉性强,而不使任何念头超越一定的社会规范。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在第一章第一节“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教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