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可爱的一线林草人

3.可敬可爱的一线林草人

在通江县采访时,我们来到了位于通江县西部,距离县城有38公里的铁厂河国有林场。始建于1958年6月铁厂河国有林场已有63年的建场历史。2020年3月,林场场部刚从50公里外的王黑垭迁至到这里。全场有职工76人,分布在铁厂河、泥地坪、小塘、苟家坪、陈河、涪阳、草池等7个森林管护站,管护着8.07万亩林地面积,森林蓄积达45万立方米,管辖区的森林覆盖率为92%。

5月20日下午,在场部的防火装备库里,我们看到了无数次在电视上看到的森林扑火的各类装备,整齐分类地放置在台架上,有风力灭火机、背水桶、背水袋、防火服、防火鞋、安全帽、三号打火工具胶扫把。

在座谈会上,铁厂河国有林场场长向越介绍了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林场人为绿化祖国的河山,秉持初心、不忘使命、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用自己的双手,耕耘拓荒植绿、寒暑不辍地守山护林的事迹,让我们深受教育。特别是当向越讲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6年最美生态公益人物、中国十大生态英雄景祥俊,24年如一日,常年坚守在大山深处,不顾重病在身,用弱小的身躯守护着绿水青山的故事后,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为深入了解景祥俊和她的同事们在一线森林管护站的工作生活情况,在向越场长、四川省林草局退耕中心主任科员张方林的陪同下,我们坐着越野车在林区的山路中行驶了2个半小时,来到了景祥俊所在的铁厂河管护站。

铁厂河管护站距离林场有50多公里,在管护站我见到了分布在三个管护工区工作的李海阳、刘继春、景祥俊(女)、鲜坤华(女)、陈芙蓉(女)、罗桂华(女)等10位同志。他们大都是在林业技校毕业后,在林场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职工。

聊起这些年来林场管护站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发生的变化,大家心里十分感激国家对林草工作的重视,对林草职工的关心。

铁厂河管护站有15名职工,由于林区处于高山偏僻地区,自然条件差。2012年以前,管护站没有通电,没有电视,手机没有信号,生活很单调也很寂寞。生活用水要到一公里外的沟里去背,到镇上买米、油、菜及日常生活用品要走5个多小时的山路。遇到冬天下雪路不通了,在工区就出不来。刘继春说,有一次我从家里回工区,正遇上下雪,整整走了6个多小时,走到工区时就成了雪人。

2015年后,卫星村村通工程实施后,在管护站就能看上电视了。

2020年以前,大家都分散住在各工区,工作就是造林、育苗、养护森林,护林防火、建防火隔离带,到村里宣传护林防火知识。2020年3月,林场场部迁走后,铁厂河管护站的三个管护工区的同志就集中搬到这里,白天大家分别去自己的管护区工作,晚上回到站里,能用手机与家人联系,也能看电视了,娱乐生活丰富了许多。“现在条件好多了,林区道路也硬化了,到诺水河镇购买生活用品,开车28公里就到。我们一次购买一周的生活物资。我们15名职工实行AA制,一个月结一次账,平时女同志做饭,男同志洗碗,大家分工明确。”李海阳笑着说。

经了解,这15名职工大都45—50岁,他们的家有的在通江县城,有的在重庆、成都。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要上大学、老人需要照顾的时期,但为了管好护好森林,他们都把这些重担交给了自己的另一半,平时争取2个月左右回去一次。

与大家的交流座谈结束后,我们又坐车在林区小道上走了5公里,来到景祥俊的管护区——泥地坪工区,到了她的住地,跟着她一起在林区巡视。

景祥俊今年46岁,老家在通江县铁溪镇,中共党员,林业工程师。1996年7月,从通江县劳动技校毕业后,她就在通江县铁厂河国有林场担任护林员,一干就是24年。

2002年她患上严重肾病,2014年因左肾坏死做了切除手术。后来右肾也萎缩了,但她依然坚持边吃药边工作,从来没有向上级领导提出过任何要求。24年如一日,她坚守在大山深处密林之中,用弱小的身躯守护着9000亩范围内的绿水青山。

2015年,景祥俊获得全国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6年被评为最美生态公益人物、中国十大生态英雄,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先进个人、道德模范、最美职工家庭、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她与丈夫“编外护林员”张志才的爱情,被央视推荐为“相约2018年中国十大爱情故事”。

每天清晨8点,是她准时到林区巡查的出发时间,通常她都会带上干粮、水和药,拿着长把的弯刀,既用于砍去杂枝,又在巡查中边走边用弯刀扫一扫前面的草丛,以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就这样在林区巡查到晚上6点多回到住处。冬天,天亮得晚一些,就在8点30分出发。

在林区巡查时,经常会遇到蛇、旱蚂蟥、马蜂,所以还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我就跟着她一同去林区巡查,回到工区时,我在鞋里找到了5条旱蚂蟥。

景祥俊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爱人张志才是当地玉皇村人,多年来,因她的身体原因,张志才就一直陪伴着她,同她一起管林护林、巡查,当一名义务护林员。这些年来,林场也在想法帮助景祥俊一家,每月发给张志才1千元的补助。他们的女儿在通江县读高三,学校放寒假、暑假时她就回来陪伴父母。谈起女儿,景祥俊一脸的幸福样:“女儿很懂事,自理能力强,每个月打给她的钱都节省着用。今年高考了,我希望她考林业院校。”

当我问起她的病情时,她说:“我这个病已持续了10多年了,找了个老中医,吃他开的药方,还能控制住,就是每月花费的500元中药费医保不能报销。而且老中医也老了,不知以后还看不看病人。”我安慰景祥俊,你一个月3千元的收入,要供孩子读书,考上大学也要支出,还要自费500元购药,经济是非常紧张的。自己要有信心,组织和大家会帮助你渡过难关的。至于老中医那里,他开的药方有效,你就将每次开的药方保存下来,以后老中医不再看病不开药方了,你可以做参考。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建设青山绿水的美丽生态是一代又一代林草人不变的初心,而传承红色基因,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实干奉献的优秀品格在景祥俊等一大批基层一线林草职工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他们是美丽生态的建设者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