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21年,一个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春日,我以文学的名义,走近漓江,注视漓江,触摸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为1159.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303.2平方公里。2014年6月,位于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253.8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地貌区域“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令人瞩目的花环虽然戴上,但必须正视的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在漓江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内,仍有部分采石采矿场的生态景观未得到完全恢复,有部分因新建或扩建公路造成的受损山体自然景观的修复欠账,漓江有部分河段因水流冲刷导致的破损岸线生态原景急需修复。
漓江流域生态如何保护如何修复?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一系列更加具体更加有效的落地措施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凑。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意志笃定、信心满满的桂林人的口号铜号般嘹亮。
为保护好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先急后缓的推进方式,组织开展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生态景观修复工作。从2016年至2020年共筹资五千五百多万元,完成阳朔县葡萄镇铁厂村片区、漓江遗产地生态修复工程——浪石村乡村道路工程、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一期工程,继而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二期工程鸣炮。快马加鞭未下鞍!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三期工程计划2021年底完工。
阳朔县葡萄镇,既属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也是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是对铁厂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对村内房屋进行立面改造,采用乡土树种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绿化面积约15000平方米,修葺恢复徒步古道1.5公里,修建日处理污水5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1座,铺设污水管网500米。
项目建设仅半年时间就竣工了。既提升了世界自然遗产地所在村庄自然生态颜值,又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增加乡村游的客流量,更重要的是为漓江生态修复,有效遏制了曾经的水土流失和污水排放!
阳朔县杨堤乡也是喀斯特自然遗产地。该乡浪石村乡村道路工程于2016年竣工后,立即修复漓江可视范围1.5公里长的山体边坡植被,修复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主要采用在公路边修筑种植槽,种植攀爬植物、竹类等乡土树种的方式,修复漓江可视范围的公路山体边坡植被,达到了植皮遮挡可视创伤面,用复绿和增绿恢复该地段生态自然景观的效果。
上下同欲者胜!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漓江生态修复的脚步执着而坚韧……
2018年10月,新一轮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一期工程启动。
工程分别对兴阳公路雁山区草坪乡段、离江边雁山区草坪乡草坪街段和雁山区草坪乡河泊源村至阳朔县杨堤乡浪洲村公路两侧被破坏植被的边坡进行生态植被修复,总长约2.7公里,修复面积约6000平方米;对因河流冲刷而崩塌的约320 米人工浆砌石护堤进行自然岸线景观修复,修复面积约5000平方米。该地段漓江游览可视范围内生态植被受损的山体、边坡终于得到科学合理的人工修复,恢复了该地段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生态植被,修复了草坪街沿漓江岸线的生态自然景观,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遗产地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完整性,提升了漓江游览品质和景观的天然效果。
绿,是漓江生机盎然的命脉。复绿增绿,是漓江生态修复的必要手段。
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阳朔县兴坪镇渔业队这段漓江岸线,曾经的一幕,让人心惜心疼。雨季来时,水逼岸退,一簇簇绿植随泥沙被急流卷入漓江中,一棵棵树木被洪水泡浸几天几夜之后,绿叶凋谢萎落……
雁山区草坪乡刘家崴采石场,雁山区大埠乡暗崴采石场,大坑小坑,像极一匹匹饿狼张着嘴,欲将周边更多的植被吞噬。没有植皮的山坡岭坳,灰色的碎石和粉尘,风来时扬尘如雾,飘向远处的青山,雨来时,泥浆砂浆成流,流往远处,污染更多澄澈碧绿的水……
修复!必须让浊流遁迹,让绿色延展。让大自然恢复原初的样貌,碧草青青,树木葱茏的样貌。
为了让漓江生态修复取得质的突破,为了呵护好漓江这一人间美景,桂林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慷慨!2500万元项目资金实时到位,项目包括:对两处漓江沿岸岸线进行生态景观修复,两处岸线总长约750米,修复面积约21127平方米。对一处被破坏植被的公路边坡进行生态植被修复,总长约3.3公里,修复面积约18531平方米;对3处受损山体进行生态植被修复,修复面积为12855平方米,6个点总共修复面积约52513平方米。整个项目于2019年12月10日开工,2020年8月竣工。
通过实施该工程,该路段受损的山体、边坡和该地段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生态植被得到原真性修复;改造了部分沿江村庄的风貌并修复了沿漓江破损岸线的自然景观,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遗产地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水土、防洪护堤、水源涵养的生态系统推进式地修复完善,串联起环环相扣的生态廊道,水岸景观获得大幅提升。
漓江生态修复工程马不停蹄。
2021年2月,投资2000万元,实施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三期工程。分别对雁山区肖家崴村采石场、雁山区黎家村东南侧采石场、阳朔县杨堤乡待上村西北侧采石场、阳朔县杨堤乡中南村西侧采石场、阳朔县兴坪镇冷水村岸线等5个片区进行复原性修复。还有,遗产地缓冲区内的雁山区林口村以北采石场、阳朔县葡萄镇岩头村南侧采石场、灵川县莫盘山码头至竹江码头对岸岸线,总共修复面积约57552.62平方米。其中对两处岸线总长约800米的漓江沿岸线进行生态景观修复,修复面积约11000平方米;对历史遗留的6个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修复面积约46552.62平方米。通过实施该工程,修复历史遗留采石场采掘区域山体边坡,恢复修复点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生态植被,遏制石漠化,强化了水源涵养。改造部分沿江村庄的风貌并修复沿漓江破损岸线的自然景观,最大限度地保持遗产地的原真性、完整性,让树木茂盛、水草丰美。鸟语花香鱼跃,天蓝地绿水清,生物繁多,和谐共生等生态情景,成为这一河段的常态。
一个接一个生态修复项目的竣工,为织牢漓江流域生态链条源源不断地给力。
抬眼可见,触手可及的生态修复效果,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福祉,让越来越多的桂林人设身处地地体会到要做良好生态的受益者,就要做良好生态的建设者的硬道理!
“保护自然生态,支持漓江生态修复!让绿色的漓江永葆青春。”彻悟之后,桂林人的口号喊得如此慷慨激昂。
目前已竣工的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修复山体面积136公顷,完成城市段岸线及洲岛湿地生态修复面积55.8公顷,实施沿岸农村环境整治项目532个,受益人口142万余人,实现生态、产业、民生协调的绿色发展。
春天里的漓江岸线,修复连同新增的绿色连绵,风景廊道春意更浓,生机盎然的山山水水,处处彰显生态修复的张力,焕发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