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记
陈舒畅
家国一诺千斤重,生死何惧与卿同。
剑吼西风铁衣碎,丹心碧血试玲珑。
——题记
我的记忆中始终有一个片段:我站在一片墓园正中,四周是比我还高的墓碑和白色的花束或花圈,但我并没感觉到丝毫的害怕和恐慌,暮光即将消失殆尽,空气也逐渐开始有了寒意。我知道有我认识的人在墓园外等我,所以我就慢慢地走过一排排的墓碑,拼命想记住上面的每一个名字。当我彻底走出这片墓园的时候,一个人过来把我抱走,那是一个我最亲近的人,我在他的怀抱里扭动着,挣扎着,努力回头望向那一片萧瑟的石碑。
我也曾向家人考证过此事的真伪,但他们没有一个记得曾带我去过那种地方。最后的结论是我做了一个梦,但一直被我固执地当成真实的记忆。做梦的缘由应该就是爸爸带我去了一次烈士陵园。那是年纪尚小的我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的庄严肃穆。长大之后,我又自己去寻觅过几次,但并没有找到高高的墓碑,所有的只是一个个墓牌。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和家乡,以及在何场战役中牺牲,骨肉何时被安放于此得到安息。去年去的时候,正逢县里发了大水,低矮的墓牌淹没在了水下,甚至周边的道路也溢满了不甚洁净的湖水。时隔半年,与两个朋友故地重游,去瞻仰在睢杞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粟裕将军,重新细细地读了这次战役的所有历史和细节,看着高高的纪念碑上刻着刚劲有力的“永垂千古”。我无数次想起了那个似真似幻的梦境,在记忆的指引下我又走到了这个地方,时间带走了所有洪水来过的痕迹,墓园却看不出一丝一毫的衰老。我又听到了松柏林下的墓牌在沉默地呐喊,那是我的乡亲们永远热血沸腾的英魂。我第一次仔细数了数墓牌,纵列十三,横列九,两个墓园,我脚下的土地里,有二百三十四位曾经浴血奋战的壮士寂寂长眠。我一排排地慢慢走过,城郊乡、匡城乡、河集乡、孙聚寨、尚屯镇、后台乡、潮庄镇………这些地名一如既往地在我们的口中鲜活如斯,就像现在站立着凝望墓牌的我一样有血有肉。严格来说,他们并没有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老家,没有葬入仍旧留有他们位置的家族的墓地里,而是像生前一样,与他们的战友一起长眠于此地,永世相伴相依。我俯身为一位墓牌的主人摆正了被风吹倒的花束。我不认识他,但他是我的亲人。我立起身子,向周围望去,墓牌前有花束的寥寥无几,大部分只是与松树与地下的枯草相依。除了我和我的两个朋友,没有人在此地停留,萧瑟和孤独始终是墓园的长久的气质,唯有不凋的松柏与下午两点的暖阳为他们带去永恒的慰藉。
我忽然发现了一条几乎被低矮的绿植淹没的小路,我以前从未注意过,而今天我第一次踏上了灰扑扑的石板。路的尽头,有两级石阶,再上面是用黑色石头雕刻的一个巨大的飘扬的红旗形状的雕塑,平滑的表面上刻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字眼“一千二百五十八名无名烈士之墓”。
我再一次沉默。
二百三十四,一千二百五十八,总共是一千四百九十二位烈士。应该还有更多勇敢的心脏在某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力地跳动。我和朋友久久凝视着雕塑和四周苍翠的藤蔓和绿树,倏忽间就觉得,我们将来就是他们,他们曾经也是我们。我们与这些注定长留于史书中的人啊,是一脉相承的延续,是血脉相通的亲人,我们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奇妙的整体,无数个这样的整体又组合在一起,蕴含的万古精神,叫作忠:诠释的代代传承,叫作勇;构成的疆域无垠,叫做中国啊。
不知怎的,我莫名地想起了余秋雨写过的一篇文章,写他在贵州的苗族部落,见到了当地代代相传的信仰:“………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了,村人就把这棵树砍下,小心翼翼地取其中段剖成四瓣,保留树皮,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一棵树。没有坟头,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棵长青的树,象征着生命还在延续。其实不仅仅是象征,遗体很快化作了泥土,实实在在地滋养着碧绿的生命。”
我蓦然觉得,所有的生死哲学都能在墓地参破。你是生的,墓园是死的。生与死在这里隔着一个矮矮的墓牌,伸手就能触碰到那世界上最大的恐惧与所有幸或不幸的终结。然而当树被种下,草被植来,花被安放,生与死的界限在一刹那模糊不清。失去生命的肉体仍然在滋养生命,人与树结下今生来世的缘,自身个体的意义也由此万古延续。烈士陵园里的松柏直指晴朗朗的天与冬阳,一千四百九十二个灵魂亦在享受这难得的湛蓝天空。从这个意义上看,也就无所谓生死,更无所谓悲伤,他们就只是存在着,像我们一样,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交流,树梢的微微晃动,草丝的匍匐挺立,都可能是他们在窃窃私语,在议论这如今的太平盛世,朗朗乾坤。
我踏在石板路上,脚步轻轻作响,我是想告诉他们,也是告诉所有为我们而牺牲的烈士们,我知道这太平盛世的背后,是你们为我们抗住的腥风血雨,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曾经,相反,你们的记忆在我们的血管中流淌,在今天仍被我们时时想起,化作一股子精气神支撑着我们一步步前行。家,我们必守护;国,我们拼死保卫。你们用光辉岁月为我们打下了大好河山,我们就用忠心赤血守护住你们应得的永恒安宁。
话虽如此,心里还是忍不住希望你们还能和我们一起,共红日喷薄,同月色千秋。
当不辱使命,振兴家国,承接夙愿;必心有利刃,脚踏日月,肩挑乾坤。
肃穆陵园里,一片尊敬庄严之情,拙笔难写,全在心间。
亦有诗为证:
巍巍华夏百代久,赫赫功绩千秋长。
江山万里忠心在,不教敌骑踏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