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5.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12点半,我们到达信丰县新田镇金鸡林场。

信丰县林业局李泽荣局长是长期奋斗在林业战线上的老兵,他拉着国家退耕办负责人的手说:“您是最近20年来到过金鸡林场的唯一司局级领导,我们热烈欢迎您!”

金鸡林场所在的新田镇是红军突破长征第一道封锁线的地方。

“1934年10月21—24日,为突破120公里的封锁线,在这里,红军与军阀陈济棠部队打了6仗,其中仅新田镇就打了3仗。”当地的一位领导介绍说。

饭桌上,摆着艾米果子、山蘑菇、山竹笋、脚板薯、山鸡等。林场场长黄若飞骄傲地说,这些都是林场自己生产的。

新田镇的豆腐远近闻名,主要也得益于当地生态环境优异。“山泉水做豆腐,品质上乘。”黄场长说。

据李泽荣局长介绍,信丰县森林覆盖率70%。

“但过去的信丰可不是这样!”李局长说。

“早期,信丰的森林破坏严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信丰掀起灭荒大造林行动,森林面积迅速扩展,后来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才积累下这笔宝贵的自然资产。”李局长说。

“信丰原名南安,因与其他县重名,改为信丰,取民信物丰之意。”李局长继续介绍,“信丰县是脐橙之乡,同时,油茶也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

油茶,是世界四大食用油之一,也是湖南、江西等地的重要木本粮油。

信丰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施红说,信丰共有四大林场,其中两个公益性林场,一个林木良种繁育中心,一个经营性林场。这些地方,都与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油山林场建有赣南游记词纪念馆。

应我们的邀请,金鸡林场场长黄若飞向我们介绍了林场的基本情况,他说:“金鸡林场属于商品经营性国有林场,始建于1957年,下设金鸡、隘高、余村3个分场。”

“金鸡分场地处红军长征第一仗所在地——信丰县新田镇,面积13万亩,优势树种是南方特有的杉木,现有以杉、松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4.5万亩、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1.3万亩、大径材培育基地6000亩、乡土珍稀珍贵树种培育基地600亩。”黄若飞介绍说。

“除了木材采伐,林场还搞茯苓、菌子、山羊、鸡等林下种养。”谈起林场生产经营情况,黄若飞目光如炬。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这就是金鸡林场的产业发展思路。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金鸡林场采用政府统一规划投资、乡镇统一流转林地、林场统一经营管理“三个统一”模式,发展油茶产业示范基地2500亩;采取“林场+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林下种植草珊瑚1450亩、种植茯苓750亩。2019年以来,大力推进场外造林工作,至今已发展场外造林1.3万余亩,成为信丰县国有林场发展场外造林突破“万亩”的国有林场。

说起来,金鸡林场还是个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呢!据介绍,金鸡林区内有高大挺拔的观光木、闪闪发光的金毛狗,此外还有稀有的蓝果树、喜树等植物群落。当地人讲,每当春夏季节来临,林场山花烂漫,争奇斗艳;秋冬来临时,漆树、枫香渐次变红,形成独特的风景线。

“林场拥有五个瀑布,负氧离子多得让人迷醉。”黄场长自豪地说,“这里的老百姓不仅喝的是山泉水,就连洗澡用的也是山泉水。”

金鸡林场是信丰林业的一个样板,和金鸡林场一样,全县林业事业走的是一条红色与绿色融合发展的道路。其中,绿色就离不开退耕还林还草的贡献。

下午两点半,我们到坪地山村参观退耕还林还草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秋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陈秋生1969年生,是个有着浓郁家国情怀的汉子。这些年,依托退耕还林还草,他带领坪地山村把旅游业做得风生水起。

在坪地山村,我们实地察看了该村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

“这片退耕还林还草地面积159.8亩,2002年、2003年造的林子,树种组成为一分酸枣、二分苦楝、三分杞木和四分枫树。”陈秋生说。

当谈到村里退耕还林还草的特点时,陈秋生说:“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注重乡土树种与耐水湿树种搭配,速生树种与景观树种相结合。”

巡行在退耕还林还草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生机盎然、景观优美的枫树林,可以想见,到了秋季,这里该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一片迷人的景象。这就是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依托!

坪地山村1000多人,分属17个姓氏。

陈秋生给我们讲述过去村里发生过的故事,他说:“几年前,村里有一位年轻人在东莞打工,春节时带女友回家省亲,姑娘因嫌村里道路太差,最后和小伙子分了手。这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暗下决心,绝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2017年底,坪地山村依托退耕补助资金,建设千亩枫树林,并发动村民112户(其中23户贫困户)筹资420万元,注册信丰美丽山村生态旅游公司,打造坪地山旅游景区,目前已建成红千层花海、3公里丛林漂流、游泳池、儿童乐园、儿童水上乐园、客家农耕文化展览馆、高丽山步道、四季水果采摘园等旅游项目,2018年荣获国家3A旅游景区称号。

“2018年起,我们的旅游门票收入每年超过100万元。”说到这里,陈秋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利用本地景观资源和林业生产条件,坪地山旅游景区开发了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打造了植物观赏、娱乐休闲、美食住宿、水果采摘等多个旅游休闲项目。在这里,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及客家文化,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游乐,品正宗农家菜。

2018年4月29日,坪地山旅游景区正式对外试运营,先后举办了两届客家豆腐文化暨乡村旅游节、一届农民丰收节,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

2019年,坪地山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成为信丰的原生态观光度假胜地,从而增加了退耕户的收入,巩固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成果。

“新田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2219.3亩,涉及退耕农户717户,包括贫困户74户。”新田镇党委书记陈秀莲女士告诉我。

“林子好,林下经济就好!”陈秀莲解释,“绿水青山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近年来,信丰县新田镇依托不断壮大的绿色资源,大力挖掘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古色文化,打响乡村全域旅游品牌,扮靓山水新田这道风景线。除了坪地山村旅游项目,又在百石村打造“百石红色文化小镇”,规划有红军长征第一仗纪念园、童国贵将军公园、中坪生态旅游综合体等高标准建设项目,它们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容之一;同时,在特色产业丰富的下江村,不仅发展了脚板薯、苗木、草珊瑚等特色产业基地,还开发了仙人洞、古驿道、石天井等古色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更旺、城乡更美、生态更优、民生更实、党建更强的目标要求,努力将新田打造成信丰东大门、靓丽明珠镇。”陈秀莲满怀憧憬地说。

“2002年以来,信丰县共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7万亩,2.55万农户8.31万人因此受益。”县林业局局长李泽荣说,“现在,全县七成土地都长上了树木,1500多万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量是全县最大的优质自然资产。”

信丰是珠江一级支流北江的源头地区之一,北江信丰段名叫桃江。目前,当地正筹划开凿赣粤运河,通航能力1000吨,这个动议已被国家列入“十四五”规划。

“林业发展只是信丰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地一位领导满怀憧憬地对我们说,“信丰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