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调查寻力量

3.寻乌调查寻力量

10点,离开于都县长征源,出发赶往此行第二站——生态大县、山区小县寻乌县。一路绿树碧水,景色醉人,虽然天公不作美,斜风细雨如影随形,但有连绵的山川,有秀丽的风景,两个半小时的行程并不难熬。我们在寻乌县城用午餐。县城坐落在马蹄河两岸,马蹄河的下游是寻乌河,寻乌县由此得名。寻乌河的下游是东江,东江、北江和西江,是珠江的三大支流,其中东江流向香港。寻乌和香港,共饮一江水,两地相距很远,却因一水结缘。

下午2点半,出发看退耕还林还草点。路上,寻乌县林业局局长袁晓红向我们介绍全县林业及退耕情况。

江西省绝大部分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只有少数地区属于珠江水系,而寻乌县正是这少数地区之一。

作为东江源头县之一,为保护好这一汪清泉,寻乌当地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将水源区周边划为自然保护区,斥巨资开展生态移民,赎买百姓承包地里的公益林。

“这几年来,政府先后花了几个亿,赎买公益林1.5万亩。加上其他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全县林子得到了有效恢复和发展。”袁晓红说,“目前,全县十成土地八成以上是林子,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名列前茅。”

2020年,寻乌县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袁晓红读的是师范专业,毕业后先做了几年教师,后从事行政工作,她善于学习思考,又能吃苦耐劳,虽然到林业局任职时间不长,但和我们谈起林业时,完全是个行家里手。

寻乌是蜜橘产区。沿路的坡地上,时不时就冒出一片脐橙林。袁晓红说,其中就有退耕还林还草的功劳。但是,我们此行的重点不是橘子,而是生态林。毕竟,以粮食换生态,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初心。

到达此行目的地桂竹帽镇时,天空又飘起了小雨。

桂竹帽镇,因山得名。这里先有林场,后来林场转制为乡镇。全镇20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10,人口却只有1万多人,地广人稀,但因为到处茂林修竹,耕地金贵,人均耕地不足1亩。

在镇党委书记廖雪玲带领下,我们实地察看了华星村的退耕还林还草地,地块面积43.2亩,2002年实施,一共涉及68户农户。南方水热条件好,退耕实施不到20年,当年种下的幼苗已郁郁葱葱。无论桤木、酸枣、油桐,还是樟树、木荷、枫香,大多十几米高,长势喜人。

“华星村只是寻乌县退耕还林还草的一个典型,”袁晓红局长说,“全县一共退耕还林还草2万多亩,成效都不错。”

下午4点,离开华星村,我们前往毛主席寻乌调查旧址和寻乌幸福小镇参观。

寻乌调查旧址始建于1917年,原是耶稣教美国牧师的住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寻乌县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1930年5月,红四军到达寻乌时,前委机关驻此房。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1933年,国民政府军陈济棠部队占领寻乌县城时,此房被纵火烧毁,1972年按原貌修复。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室内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办公室、寻乌调查会场及毛泽东同志的办公室、卧室、读书处。

1930年5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由会昌来到寻乌县城,进行了历时1个多月的革命活动。毛泽东同志利用红军分兵寻乌、安远、平远做发动群众工作的时机,做了大规模的调查,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寻乌调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了产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

据导游讲解,毛泽东同志深入群众,恭谨勤劳,亲自记录,按纲目详细地调查了寻乌的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等社会情况,为我党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工商业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全党全军形成调查研究之风,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翻开寻乌县调查报告,惊讶于他在调查中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他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者学习。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在相关调查报告中指出。

“在寻乌,毛泽东同志工作十分繁忙,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直到深夜甚至忙到天亮。”导游告诉我们,“毛泽东同志生活非常艰苦朴素,和红军战士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菜饭,睡的是硬板床。”

毛泽东本人也十分看重《寻乌调查》,他后来回忆说,他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他过去做过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新、宁冈七个有系统的调查,湖南那五个调查是大革命时代(1927年1月)做的。永新、宁冈两个是井冈山时代(1927年11月)做的,由于战乱,这些调查资料大部分都遗失了。

“失掉别的任何东西,我不着急,失掉这些调查(特别是衡山、永新两个),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毛泽东同志日后说。

1950年,《寻乌调查》原抄件被发现,毛泽东对第5章进行了修改,曾考虑把它收入《毛泽东选集》,后因故未收入。

1982年,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和生平研究组深入寻乌,核对、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同年12月,《寻乌调查》在《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中第一次公开发表。

在寻乌完成的另一篇光辉著作《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写下那句著名的论断:“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反对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在1930年春季,此后30年一直杳无音讯。1961年1月,中央革命博物馆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珍贵的文献资料原件。

毛泽东说:“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

中共中央对这篇文章十分重视。1961年3月1日,在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中,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信中强调:“只要在全党坚持这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我们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就一定能够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我们的各方面工作就一定能够得到迅速的进步。”

“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大规模推进阶段已经结束,局部地区工程实施还有不科学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从毛泽东寻乌调查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调研来破解前进中遇到的难题,科学谋划退耕还林还草,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参观结束时,国家退耕办负责人对同行者如是说。

下午5点,在寻乌县委副书记刘诗河陪同下,我们来到离县城2.5公里处的幸福小镇调研。这是刘诗河主抓的一个重点项目。

寻乌县幸福小镇是中宣部协调深圳市支援合作的重点项目,打造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双创”小镇,规划面积2700亩,一期投资4.7亿元。

刘诗河说,打造这座小镇的宗旨是提升群众幸福感、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小镇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全国县域首家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为核心平台,探索发展了客服经济,辐射带动了电商、文创、旅游等绿色业态蓬勃发展,打造了生态秀美、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示范,实现了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质量的互相协调。目前,这个项目已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1000余人,实现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平台。

我们在幸福小镇逡巡,这里的民宿颇有特色,但价钱却很便宜,一栋两层小楼(含三间卧室和厨卫等设施),一晚只要298元,颇受周边市民青睐。

“这个地方森林覆盖率82%,环境很好,是理想的度假胜地。”刘书记颇为自豪地说。

作为一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者,能够亲眼见证到绿水青山正在逐步转变为金山银山,造福当地百姓,心里充满了自豪。我们期待,未来小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不知不觉,我们在寻乌盘桓了一天,时间虽然短暂,但寻乌还是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一座纯净的山水小城,一条寻乌水供养着赣闽粤三地人。

这是中国著名的蜜橘之乡,退耕还林还草等绿色工程孕育的良好生态,使这里的蜜橘和脐橙远销海外,名扬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