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白石村的故事

6.白石村的故事

5月9日16点40分,我们离开坪地山村前往百石村,瞻仰红军洪超师长之墓。此时天降小雨,好像在为英雄默默流泪,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每人向烈士进献了一束鲜花。

接着,大家又顶着霏霏细雨,参观白石战斗遗址,爬围登山,上碉楼,看百石圩战斗遗址。

站在封锁线和战壕边,新田镇百石村主任秋贤松深情回忆红白军攻守情形,以及洪超师长牺牲经过。

长征首战,长征右翼纵队红三军团来到安远和信丰一带。国民党军队早已在信丰县信丰河,也就是桃河以南构筑了封锁线。

白石村是封锁线的关键节点,双方互不相让,于是在这里开启了长征第一战。

1934年10月20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和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指示,时任红军第四师师长的洪超率部作为先头部队由赣县塘坑口向信丰县新田镇百石村挺进。

百石村是信丰、赣县交界的小村,距县城有60公里。

在师长洪超、政委黄克诚的指挥下,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百石附近的制高点,架起机枪,向守敌猛烈扫射。此时,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越过铁丝网,翻过深深的壕沟,向高处的碉堡冲去。枪炮声、呐喊声响彻山谷。听到激烈的枪声,驻信丰新田金鸡圩的国民党粤军一个营猛地向百石村扑来,途中遭到红十一、十二团迎头痛击,敌人溃不成军,仓皇逃走。

师长洪超亲自到前沿指挥,他果断命令:“用迫击炮坚决消灭敌人!”话音刚落,他不幸被围墙内射出的一颗子弹击中头部,血流不止,壮烈牺牲。

在这次战斗中,百石群众为保卫红色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他们积极配合红军封锁通往百石村的消息,自发为红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看护伤病员,解决部队吃饭、住宿等问题。

洪超师长不幸牺牲,一位姓陈的老乡掩埋了烈士遗体。后来,洪超烈士的遗体被意外发现。

吃晚餐时,信丰县副县长朱新梅女士在座,她毕业于江西省农业大学园艺系。据她介绍,信丰县有16个乡镇,80万人,其中县城30多万人。当地主要发展信息产业,如机器人、5G新材料等,年产值200亿元,其中一个园区产值就达到100亿元。

谈到退耕还林还草,朱新梅说,信丰县坚持退耕还林还草与脱贫致富紧密结合,做到生态与生计融合,增绿与增收同步,极大地调动群众参与退耕工作的积极性。她告诉我,该县发挥“中国脐橙之乡”的优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种植脐橙、油茶,积极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基地,每亩经济林年产值达3000—6000元,全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成效显著,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