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谁把漫天珠玉,撒在空中,挂在檐前。曾寄深情句句,捎回暖意章章。您的文字与彩云共飞扬。淑云姐姐,是灵魂飘香的女子,正是凭借刻在骨子里的优雅与善良,才得以这样色彩斑斓。”
阿萍的这些文字,要我给写一些字,刚开始,我有些迟疑。因为那时,我与阿萍,才刚刚有了若有还无的联系,对她的文字更鲜有接触。无论是文还是人都不了解,怎好随便就写呢?
只有一点理由,我们是乡党,同为齐地人。齐地有个夏姓铅笔画画家,我给其写了一篇人文传记,阿萍读后,写下了上述留言。
于是就说,谁的留言,这么美。于是阿萍通过网络,给我发来了她的文字。于是一篇一篇读下来,好生喜欢。都说阿萍的文字好,何以见得?此可见得。我喜欢优美的文字,阿萍的文字优美。生命是有记忆的,需诉诸文字。阿萍的文字,在我的眼前,闪闪发光。阿萍的文字,醉了春风桃李,醉了夏荷临风,醉了一湖秋月,醉了皑皑冬雪。醉了你,醉了他,醉了我们每一个人。阿萍的文字里,经常会出现一个人。这个人,是虚化,是抽象,还是一个具象?是你,是他,还是我们每一个人?还是,不是你,不是他,不是我们每一个人?
阿萍的文字是审美的。套用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优美的文字万里挑一。不记得是谁这样说过:审美像节日一样,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没有审美,无从感知。从此再好的世界,与你无关。
可是,美是什么?阿萍用她的文字作了诠释:美,是对生活最基本的敬意;是上层建筑,是需要踮着脚尖才能够着的东西;是黯淡生活的那束光,是我们爱上生活的理由。阿萍懂得,唯有爱,唯有美,才能对抗世俗的粗糙。她的文字,大多是淡淡的小情怀。有些文字,让人感觉到有种瘦尽灯花、挽住韶光的潮湿。有些文字,像一场绮梦,要用一生等待,醉一世桃红。有些文字,是素心相对的牵挂,被亲人动了心弦,成了风景。在这些文字里,为了一川风,一夕月,费劲寻找。最惊艳的是那些绚丽的相遇,最怕触心,最怕散作一池云梦。幸好寻得了一袖清风,幸好有了苍绿而执着的守候,在时光的悠然里,将这一怀灿烂,以一枝梅的姿态,入了缤纷的日常,化作温暖。
所以,阿萍的文字,涵微、素稚、苍静而充满诗意。在她的文字中,处处能感受到与其心灵所向之间的密切关联,处处能感受到美的高度,融合到自己的文字里,体现出超越自己的灵韵。犹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写下的《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可是阿萍,我还没有见过你。我只知道,你的姓氏,是一个“李”字。
(牛钟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文字见诸《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矿业报》《时代文学》《山东文学》《鸭绿江》《青海湖》等报刊媒体,著有文学评论集《半亩方塘》暨《当代新闻事业》等,发表和出版作品逾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