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巢

寻 巢

中华秋沙鸭有个别称,叫“会上树的鸭子”。“它的巢都建筑在大树的树洞里,离地十好几米高,入巢的时候俯冲而下,瞅准位置收拢翅膀一贯而入。”朴正吉如是说。

朴正吉,我们叫他小朴哥,动植物专家,一有空永生就找他唠秋沙鸭的事儿。据说小朴哥在业内名气很大,我们和他在一起却一点儿也没觉得。大概是在前几年的一件事,把我们吓了一跳。牛气冲天的英国BBC摄制组来拍苔原带领岩鹨的巢,向导和随行的工作人员怎么也找不到。束手无策间,老外通过翻译告诉,找朴正吉。众人虽然疑惑老外怎么知道朴正吉呢,但还是把他找来。小朴哥不负众望,站向高处手搭凉棚四下一踅摸,然后指点一簇矮棵灌丛,说那里就有。果然,那边领岩鹨似乎心有灵犀,赶紧出来证明。老外清场撵走众人,单留小朴哥做指导。

后来永生说,人家老外功课做得极好,全球布局,他们有一份近似联络图式的资料,你带着什么课题,到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座山,需要联系哪个人,一找一个准——比方说你要到中国长白山,拍摄记录鸟类,就要找朴正吉。朴正吉不是中国最权威的鸟类专家,但他是长白山最接地气的鸟类观察者,这才叫术业有专攻。

永生没有想到,没过多久BBC摄制组就找到他头上——到中国,拍长白山,找卓永生。

看来功夫下到了,想藏都藏不住。

永生极有可能是在小朴哥的煽动下开始这个课题的。说课题是后几年的事情,这个时候还是兴趣使然。但光拍游来游去、飞来飞去的画面也没啥意思,要是能拍到跳巢就好了,可惜连小朴哥也找不到鸭子窝。

找鸭巢。永生本性顽固,执行力惊人,一旦下了决心立刻行动。经过几次盲目的失败后,他以每天200元的报酬请来向导小曹打下手。

小曹是众所周知抓过秋沙鸭的人。小曹说:“早些年,小的时候,总能看到这种鸭子往树洞里飞。大前年,有次我在林子里方便,刚要蹲下,就听嗵的一声,一只鸭子掉下来。我跑过去看,原来上面的树洞太小,这家伙技术太差,没有瞄准好,撞晕了。”

永生深信不疑,说:“你还记得那棵树在哪不?”

小曹说:“就在河边,让那谁给放倒弄回家当柴火了。”

永生自然不会问那谁是谁,林区就是这样,管理得再严也有打瞌睡的时候。

河中间的水面越来越大,再找不到一年就又错过了。“小曹,这棵再上去看看。算了还是别上了,这大窟窿,下雨就得灌满了。”永生有点泄气了。

这一年,头道白河两岸的树窟窿几乎都找遍了,没有中华秋沙鸭做窝的影子。永生整天闷闷不乐,有天回父亲家,姐姐弟弟也关心问两句鸭子的事儿。

老妈问:“啥鸭子?”

弟弟连生说:“会飞的,挺好看的。”

老妈问:“是不是脑袋后面有撮毛翘着?我常见啊。”

永生忙问:“在哪儿?”

“就在林场咱家门前的大杨树上嘛。”

宝马林场建于1976年,后迁至二道镇内,永生父亲是宝马林场职工,现已退休多年。宝马林场搬迁后,留下一些老房子和几户不愿搬走的老工人,永生家住在道北,有个几亩地的小菜园,前些年一直种菜。永生家旁边不远处有棵大青杨,这棵树这年冬天之前一直生长在那里,冬天里被人伐掉了。

永生回想起来懊恼不已,这些年,老房子只有在秋收的时候才去,哪曾想过那大青杨上就住着秋沙鸭呢。

这时小曹打电话说,鸭巢到底找到了。

2009年5月22日起,永生开始首次守巢。这个时候,树叶没有完全长出来,林子里还是透亮亮的,本地鸟开始忙活着相亲,花草疯长。只知道永生在头道白河岸边的某处,手机信号也不好,得走出很远才能接打。后来永生说,帐篷里进去了条乌蛇(松花蛇),依偎着取暖,半夜摸着冰凉,吓死人。还发现有土球子(蝰蛇)往树上爬,应该是要上去吃鸭蛋、麻蛋的,他拿树杆子挑出去老远。鸭子进窝很斯文,用不着瞄准,稳稳当当的,还撞晕,小曹真能胡编。

“晚上有黑瞎子吗?野猪?狍子?”

“白天有只狍子过,晚上有獾子,没有野猪、黑瞎子?想啥呢,河边没它领地。这一年没有经验,设备也不充分,拍得一点都不理想。只有等明年了,咋也得几年时间吧,看明年的。”永生倒没有什么遗憾,看来他早就有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