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闪奇遇记
杨敏兰
温柔的阳光洒落在我身上,躺在清凉的溪水里,偶尔有小鸟飞来陪我看看白云,唠唠嗑,生活无忧无虑,我的日子过得畅快极了。
沧海桑田,日月变迁,经历了多少起起落落,我才成了今天这样子。
我的前身是火成岩,灰头土脸地埋在地底下不知多少年了,地壳运动不停地把我往上推。突然有一天,一个铲子把我从土里带了出来,那个人拿起看了我几眼,皱眉随手将我扔向了河边。我落在了一个大兄弟身上,他应该是花岗岩家族的,那个头可太硬了!我的莫氏硬度才4左右,跟他一碰,我碎成了好几块,细碎的都随河水流走了。磕磕碰碰后我的身子变小了,但是幸运地留在岸边,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蔚蓝的天空,可真美啊。
我其实是蛇纹石家族的一员,我有个极漂亮的妹妹,那是难得一见的美石,浑身碧色,全身上下几乎没有瑕疵,称为岫玉,她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我一直很羡慕她的好样貌。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岫玉的历史了——岫玉是中国先民开发、应用较早的一种玉料,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有用岫玉制成的玉斧、玉铲和玉刀等玉器。河北满城西汉墓中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的两件金缕玉衣轰动全世界,分别用2498块和2160块玉片用金丝穿缀而成,大部分玉片是岫玉雕制的。
我们这地方在广东信宜,属于南方,于是它们被取名为“信宜南玉”。据《信宜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信宜大水,德亮围(今金垌镇泗流村)石山崩塌,冲出玉石,青绿色,光泽柔润,质地细腻坚硬。当地农民便用人工开采,并开始用手工磨制手镯、香炉等工艺品。而我的妹妹也被选为原料,做成了一艘“龙船”样式的玉雕,艺名为“一帆风顺”,在1997年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贺香港回归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礼品。由于造型华美寓意好,颜色浓烈,质地温润,她被香港市民誉为“最佳礼品”。尽管大家都说她是一件巧夺天工、晶莹亮丽、造型精巧、神韵生动、气势雄伟的稀世珍品,在灯光的衬托下闪烁出独特的光彩,但她永远地被放置在展柜中,无法感受大自然的阳光、风、雨,我再也不羡慕她了。
后来我逐渐释怀,戏称自己是一块“丑石”,安安稳稳地享受我静谧的岁月。雨季时河水涨了,我便随着水流沿河道慢慢滚到下一个合适的岸边;在旱季的时候,晒晒太阳,吹吹风。直到有一个小男孩踏着溪水,用他的小手一把抓住我,掂量了一下,嘴里还嘀咕“这个大小差不多,刚好符合姐姐的要求”。
所以我被小男孩带回家后交给了他姐姐——一个和我一样平平无奇的人类大学生。她用灯光照遍了我全身,又敲了敲,摸了摸,最后得出结论:“你应该是蛇纹石吧,有光照的时候身上亮闪闪的,真好看,你就叫小闪吧。”
什么?居然有人夸我好看?我还有名字了,小闪……还挺好听的。她说要把我带去北京,把我放在中国地质大学里一个叫“磊落园”的地方,听说那里还会有来自全国各地长相不一的石头。
作为一块南方石头,我还是第一次去北方呢,这在我几亿年的生命里是从来没有过的经历。我不禁遐想,磊落园,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