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照亮前行路
下午5点,我们穿过大余县城,过章江和赣韶(关)铁路,到南安镇东山村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点。
当地林业干部介绍说,大余县2003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全县退耕1万亩,分散在各乡镇,主要种生态林和脐橙。退耕前,每户老百姓耕地多的有十几亩,少则几分地,不方便耕种,很多地撂荒。东山村全村实施退耕面积300多亩,依靠种子繁殖幼苗,种植的树种有苦楝、南酸枣等,由乡村集体统一造林,成活验收后再还给老百姓。我们前来调研时,这些树已与山上林子连成一体,成为优质木材来源。
大余县委书记廖永平自豪地说:“大余不但红色文化丰富,而且绿色资源无与伦比,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6.7%。”因为这些“资本”,大余县成功取得2020年江西省森林旅游节的承办权,并圆满完成了这场绿色盛事,为擦亮大余绿色文化名片发挥了积极作用。
红色和绿色,既是大余县的底色,也是整个赣州市的特色。吃午饭时,特意赶来与作家记者见面的赣州市林业局局长肖年生介绍说,赣州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6.23%,森林最好的县份覆盖率达到88%。其中就有退耕还林还草的功劳!
赣州市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前一轮建设任务共182万余亩。
“从全国看,江西也许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的小省;但从江西看,赣州是全省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地区。”肖年生强调。
退耕20多年来,赣州市结合工程加快实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以杉木、湿地松、桤木、枫香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以脐橙、油茶、毛竹、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基地,赣南脐橙产区被国家九部委认定为第一批中国农产品优势区,“赣南油茶”先后被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成为赣州人引以为傲的两张王牌。
这一路上,我们接触了赣南革命老区的许多红色文化,从红军长征第一渡口到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从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地到洪超将军烈士墓……以红军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琳琅满目、深沉厚重。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心灵受到了触动和洗礼,对革命老区人民充满敬佩之情。一路上心中默念:今后,一定要为革命老区的生态建设再加把油,使把劲。
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无数的绿水青山。绿色,是赣南又一个鲜明特点。赣州是南方重点林区,是江西林业的代表,同时也是江西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地区。江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73.3%安排在赣州市。依托退耕还林还草,赣州巩固发展了脐橙、油茶、生态旅游等产业,给老区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其中脐橙亩产收益可达到1万元以上。
与赣州市相似,江西处处都有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身影,两种文化互相融合,熠熠生辉。
胡加林,江西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赣州市兴国县人,陪我们走完了重走长征路江西段的全程。他告诉我,依托充沛的自然人文资源,尤其是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资源,江西省在退耕还林还草领域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目前,全省退耕还林还草已基本做到应退尽退。
江西是2001年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打那时起,全省先后在11个市、97个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任务1138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30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53万亩、封山育林182万亩。中央投入资金超过114.5亿元,惠及退耕户98万多户,346万多人。
说到退耕还林还草的好处,胡加林有些激动。他说,通过退耕,江西省国土绿化进程加快,绿水青山品牌进一步打响,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胡加林一口气列举了退耕给江西带来的五大好处:一是赣鄱大地绿色更浓了;二是国土生态安全提高了;三是农民收入增加了;四是特色产业发展了;五是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了。
经过这次采访,在场的所有作家记者对胡加林的看法都有同感。
胡加林的说法还有数据可以佐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以来,江西省新增有林地面积950万亩以上,其中新增材业用地303万亩,成林后相当于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3个多百分点。
胡加林说,随着工程的实施,大量跑水、跑土、跑肥的坡耕地和荒山荒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大幅度降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据测算,全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新增年保水量超过14.64亿立方米、年保土量超过0.31亿吨。
在赣南期间,笔者亲眼看到,退耕农户种植的赣南脐橙、南丰蜜橘、油茶等经济林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持久增长点。另外,江西全省退耕还林还草每年可新增木材蓄积量300万立方米以上,按每立方米600元计算,相当于每年增加收入18亿元。
胡加林告诉我,20多年来,江西省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脐橙、梨、柑橘、柚等名特优经济林50多万亩,油茶、毛竹、丛生竹、小山竹、笋用竹、吴茱萸等兼用林210万多亩,湿地松、枫香、桤木、杨树、樟树、桉树、苦楝、泡桐等工业原料林750万多亩。目前,江西省依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林业特色产业,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南橘”——赣南脐橙和南丰蜜橘,主要分布在赣州市的信丰、寻乌、安远等县和抚州市的南丰县,“北梨”——早熟梨,主要分布在上饶市和九江市的各县(市、区),以及江西油茶、樟树森林药材、峡江杨梅、赣州丛生竹、吉安湿地松(松脂)等。
有开始就有结束。5月11日上午8点,我们出发前往湖南汝城,结束了为期4天的赣南之行。
赣南之行虽然只有短短数日,但是,我们边走边看,深深感受到:革命火种无处不在!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当年,它曾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引导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今天,它继续照亮着中国的建设道路,引导我们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我们仿佛看到,先辈们点燃的理想火炬正一程一程向前传递,从赣州到延安,从延安到北京,从北京到全国各地……
我们要做革命火炬的传递者!
我们要做理想信念的播种机!
(高立鹏:博士、副编审,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协理事,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担任过北京某报周刊主编、杂志社总编辑等职务,长期从事新闻信息传播、生态文化研究等工作,在报纸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500余篇,著有自然文学作品集《罗平时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