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首砥砺再欣荣
曹英楠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时间打马而过,栉风沐雨中,我们迎来了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七十华诞。七十年间,我们风雨兼程却初心不改;七十年间,我们用勤劳和踏实在国家的各行各业奉献青春;七十年间,我们全面发展不断推动学校的人才建设。站在这个崭新的节点上,我们整顿好七十年来的骄傲和荣誉,也打点好七十年来的辛酸和曲折,怀揣着希望和荣光,和国家的发展同步,和历史的进步同步,既向下深植根基,又向上努力生长,势要在这片属于我们北地人的土地上,成长为优秀的、独一无二的地质类一流高校!
我愿将母校比作那浩瀚宇宙,而我便是渺渺宇宙中一粒微小的尘埃。而今母校七十华诞,我有幸可以沿着时间的长河,见证着母校的发展。请随我抚平历史的痕迹,沿着七十年的轨迹,看一看这独属于我们北地人的薪火相传。
回首往昔,风雨多经人不老。母校是一盏彻夜明亮的灯,照亮了那个年代无数学子的路。在那个充满风雨的路途上,它一直是最坚定的那份光芒。一腔热血、拳拳报国心,便是母校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节点,国家矿产资源匮乏,相关人才缺失,因此也导致相关的工业产业停滞不前。而在国家和党的指导下,于1952年,在北京这片土地上,终于成立了一所全新地质专业学校——北京地质学院。
北京地质学院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由政务院任命红军老干部刘型为北京地质学院首任院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我们的母校自成立起,便带着时代和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在地质专业深耕,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位地大人的骄傲和目标!
作为八大学院的成员,母校在那时如同热血少年一般,在国家的殷切期盼下,成为最坚定的地质开拓者。我们还记得,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我们的母校便组织了几十支“找矿大队”,以找铁矿为主分布到全国各省。曾任地质大学校长的中科院院士赵鹏大领着一支六七十人的师生队伍来到福建山区。当地林密草深,老虎、毒蛇到处出没,队伍刚脱鞋蹚过一个河沟,没走几步又是一个河沟。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赵鹏大院士带的这支地质学院的队伍却一边找矿一边绘制了首份1比20万分之一的福建地质图。一腔热血报祖国,虽历尽艰辛,却依旧前行,这如同信仰一般,流淌在每一位地大人的血液之中。
在那段岁月中,虽风雨历程,但硕果累累,自母校毕业的名人亦是不计其数。他们中有知名的院士,有功绩卓越的科学家,有披荆斩棘的政坛风云精英,有投身国民经济的企业家,更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国家书写了辉煌。
攀高山,探地下,前无古校之借鉴,后无它校之同行。伟岸如母校,在那个时代,同国家一起扳动历史的齿轮,敢为人先。母校就这样行走在自己的历史道路上,兢兢业业却满怀壮志。我和每一位北地人一样,永远为这段奋斗史热泪盈眶。
立足当下,关山初度路犹长。母校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它承载着每一位学生,将他们送往不同的舞台上发光发亮。两地办校之后,母校经历了一段沉默的时期,但与其称之为“沉寂”,我更愿意称之为“扎根”。我们在那里沉淀,在那里思索何处为归。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我们的母校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2005年,大学总部撤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始独立办学。自此,在这片土地上,通过数十年无数领导、老师、校友的努力,母校早已成为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
在这片属于我们北地人的土地上,我们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无论欧阳自远院士、温家宝总理、张弥漫院士等知名校友于家于国建树颇丰,在国家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又或是历届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地大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地质专门人才,为新中国工业的起飞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再或是大地社、仪仗队等社团各自发光,勇攀高峰、青春勤学,展现北地学子的青春活力。在母校,英才辈出,人文荟萃;在母校,前辈犹在,后生传承。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每一位北地人都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责任。我们眼中有光,心里有火;我们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我们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自此,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母校永远年轻,永远乘风破浪、奋力前行!”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位领导、老师、学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地大人都在这里扎根生长,在这里成人成才。
数十年间,名师荟萃,桃李芳菲。时至今日,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母校已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成为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地学教育的排头兵乃至于国际地学界的知名学府。”
展望未来,念前贤担当,思自己理想。母校是一叶江河之上的小舟,它无法给予我们永远的依靠,但它却会指引我们前往更远的彼岸。它不断地送别前辈,不断搭载着后来人。它永远存在于那里,默默地祝福着我们,让我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带着地大人的精神,开山劈海。
我的母校,永远不会停滞不前。就如同母校的地质学,它不仅有传统的“三大件”——锤子、罗盘和放大镜,更会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采取更加高端的技术,利用大数据的便捷,乘着互联网的便车。母校的未来不再局限于地球,它和一批批的新青年一起,拓展专业,全面发展。它以地质为中心,坚持理工、人文全面发展。它不拘一格,邀请各地优秀人才,共同前行。七十年间,辉煌不断,但我们不甘心于前人的成就,我们会伴随前人的信仰,再振母校之骄傲!
君可见,北地人在探索地球的方向上愈加深入,勇担国家地质之责;君可见,不同的青年在这里读书立志,挥洒汗水,誓为家为国做栋梁;君可见,领导与教师们关心同学,传道授业,推动学校进步与专业全面发展。这一叶扁舟,每次都会光荣地扬帆起航,与前人,与后来者,同舟共济,无畏风雨。我们愿意乘这一叶扁舟,与浩瀚的海洋,邀清风明月,往无边未来,未来已来。
地质永远是孤独的研究。不顾历程中的落拓孤独,待到踏过重重荆棘,这一切都将成为北地人人生道路上的可忆可思。“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每一位北地人都应该去勇敢地揭吾生之抱负,胸中翻三千鸿宇,换万亩乾坤。
回眸七秩虽风雨,转首砥砺再欣荣。我最亲爱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祝您七十岁生日快乐。岁月无法泯灭您的荣耀,我们在这片土地深耕,在这片土地成长。我永远祝福我最亲爱的母校永远年少,永远怀揣壮志,砥砺前行。您是我们的前行火炬,是带着我们乘风破浪的巨轮,是同我们探讨风花雪月的知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信仰。您教会我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您教会我们成才要先成人。您给予我们力量,教会我们知识,指引我们前行,在我们每一位北地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我们人生画册上画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在这里踏上我们的征程,追逐我们的天地,您却一直站在那里,看着我们去完成您带给我们的独属于北地人的使命!
七十年来,过往皆为序章,我们无法去改变过去,无论是荣光与骄傲,还是心酸与曲折,我们都会再次大步向前。北地人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骄傲,我们会再次书写下一份七十年的篇章!
我校北地,一脉相传,求真务实,群贤毕集,朝花夕拾,言笑晏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万物皆流,唯情旦旦,闲云潭影,物换星移,而今七十,问学不止,依旧青春,不改初心,不惧嘲弄,书生意气,乘风破浪,再起征帆。但用展赤诚,难尽吾意,但借母校七秩华诞,愿母校,他日凌云,万事胜意,归来,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