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铀矿勘探的先锋队
铀是实现核裂变反应的主要元素,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有没有铀资源,是能不能自力更生发展核工业的重要物质前提。但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没有铀矿地质事业,只有个别地质人员对铀矿进行了零星的极其初步的探索。1954年,地质工作者在广西钟山发现的铀矿是个次生矿,开采价值并不高,它只能证明中国有铀矿。
那么,中国的铀矿埋藏在地底下有多深?分布在哪些地质构造里?品位规模又怎样?1955年,我国悄然组建了两支铀矿专业地质勘探队伍——新疆五一九队和中南三〇九队,意在用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探技术手段解开这些谜团并尽快找到原生矿。
关于中南三〇九队的组建,还有一段趣闻。
1955年2月15日,中苏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研究组成了中苏联合铀矿地质勘察委员会,隶属国务院中央地质部普查委员会新成立的第三办公室领导,因此项工作为国务院三办的第九号任务,故以三〇九代号命名。同时,根据中国境内已知铀矿的分布情况,决定迅速在湖南长沙组建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三〇九铀矿地质勘察大队,对外简称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三〇九队,主要负责中国中南地区的铀矿勘查和开采工作。同时责成国务院第三办公室迅速从上海、北京、湖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市秘密选调干部,限三月底调齐,集中到湖南省长沙市报到,其他地质队员和工作人员也陆续配齐。
1955年8月初,从航测和地面找矿的情况分析来看,广西钟山县矿体不具备大型矿床开采的要求。后在湖南郴县许家洞乡一个叫金银寨的地方发现有500吨以上的工业储量,完全满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所需的铀矿资源量。为迅速扩大找矿成果,加速探明金银寨成矿区矿化规模,满足矿山上马之急需,中方在着手准备矿山开采队伍的同时,快速组织一支地勘队伍,负责钻机和坑道作业,为获取100米以下的地矿资源提供数据。
1956年元旦过后的第五天,一支英勇的地勘队伍——中央地质部中南三〇九队第十分队(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的前身)宣告成立。1500多名青年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湖南省郴县许家洞金银寨,在这片密林深处,野兽出没的地方,修路、盖房、打钻、挖坑道,用青春和热血演绎了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