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你的来由和去往,都该是一支永恒的青春之歌。

漓江发源于广西桂林东北部海拔2141.5米的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是桂林山水之魂,是美丽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被誉为“全球15条最美河流之一”。

可漓江,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让国家领导人如此重视,让世人如此关注。

她是一条神奇的河流,有着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自然形态和摄人心魄令人震撼的壮美景观!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漓江,更是一条神奇的河流,来由和去往,都是全中国全世界千千万万人的诗和远方……

可是,曾记否?那一年,漓江部分河段出现断航。尽管这一现象持续时间不长,但也足以令国人震惊,更令桂林人难以接受。

“我家住在漓江畔,那一年漓江断航,我是第一次遇见。浅浅的江滩上,鹅卵石在秋天的阳光烘烤下升腾着干燥的热气,尽管江心溪水般的细流执意欲为鹅卵石降温,然而,因为自身细小,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将徒叹奈何,连同上游和下游搁浅的游船上困惑的失望的叹息的目光逐流而去……那段日子,每每望着码头上‘门前冷落车马稀’,望着一间间商店、一个个餐馆老板欲叹无词的焦虑与无助,我真的是又震惊又心疼,作为自然资源局的一名技术员,我更知道如果漓江继续断航,将会导致河床收窄,河岸植被因干旱而枯死,雨季大水一冲,岸线毁损的恶性循环后果难以想象。”这是笔者根据桂林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一名工作人员口述整理出的一段话。我相信这应该是更多桂林人彼时彼景的真实心境。

漓江,漓江!你到底怎么了?你是疲惫了吗?

大自然宽宏大量,但大自然需要善待,漓江更需要善待!

善待大自然,保护漓江,时不我待!桂林人使命在肩。面对令人扼腕的漓江断航,桂林人的心很疼,疼中带着火烤样的焦虑。焦虑中,桂林人开始反思:人类,对大自然是不能进行强势的巧取豪夺的。反思中,桂林人开始行动,自治区开始行动,上下联动,拧成合力。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重索取轻保护轻修复的观念终于“悬崖勒马”,变成“吃山护山吃水护水”,与大自然共生共荣的新理念。

让人瞩目的漓江生态大规模修复幕启……

然而,尽管近年来桂林在保护和修复漓江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漓江流域岸线长、范围广,历史遗留问题多,且地处喀斯特石漠地区、生态脆弱性极高,所以保护修复工作整体效应不明显,流域内仍存在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矿山生态修复及石漠化治理步履维艰,河湖连通性差,洪涝灾害严重,“生态廊道”不连续,“生态斑块”孤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漓江流域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三区四带”,即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带、东北森林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中“南方丘陵山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内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漓江流域作为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其生态环境系统不仅直接影响漓江下游的大部分区域,还关系到珠江下游珠三角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用水安全。

漓江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需要担当,需要作为,更需要咬定目标久久为功。

漓江生态修复,桂林在努力,广西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