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无鳞

鲤鱼无鳞

中午,来到湖边黑马河,在一个地质队的帐篷里进餐。身上的汗还没干透,炊事员笑嘻嘻地端了一盆清炖鳇鱼:“手艺不好,尝尝青海湖的特产吧!这也是靠水吃水。”都是自家人,我们用不着客气,大动干戈,美餐一番。这可是只有在高原上才能吃到得如此细嫩肥美的鲤鱼呀!

夸它为鲤鱼,绝不是因为“吃了人家的嘴短”,要有意褒扬。据资料上说,鳇鱼属“鲤鱼型目,鲤派,鲤亚目………”无一处不着“鲤”字。它的外形也确实像鲤鱼:红脊、金尾、银肚,多夹以灰黑色花斑;但有一点独特之处,便是无鳞,因此,鳇鱼有“裸鲤”之称。

这种除了鱼子不能食用,全身都是宝的鳇鱼,不只是青海的主要副食品,它还远销内地,投放过北京市场。(现在已列为保护对象,严禁非法捕捞)人们不禁想到,青海湖到底有多少鱼?

由于青海地处边远,以前人烟稀少,加上藏民没有吃鱼的习惯,鳇鱼便以惊人的数量自由繁殖起来,当地流传过“石头砸,棒子打,牦牛喝水踩死鱼”的民谣,可见渔产之丰。同时,也有许多捕鱼的真实传闻。工程师说,他们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发柴达木的时候,确实用地质锤打过鱼;到60年代,还用箩筐在河里捞过鱼。有时,青菜供应不上,地质队就靠把鳇鱼当菜吃。三三两两,或捞,或捉,或钓(常常连鱼饵都不用);带回帐篷,或炖、或烧、或炸……正说着,地质队的两个钓鱼迷,扛着钓鱼竿,经过帐篷门口,趁中午休息到湖边垂钓去了。我问他们,怎么不拎着水桶,两个小伙子挤挤眼睛笑道:“我们是一边钓鱼,一边放生。要是真拎回来,谁也不吃——都吃腻了。”

青海湖鳇鱼的储藏量,据统计可达四亿万斤。四亿万斤啊!不过,有不少是消耗在水鸟的胃里了。整个湖域,有几十万只鸟,一半以上以鱼为食。试想,每只水鸟日食一斤,一年的吞吐量便大得惊人。水养鱼,鱼养鸟,鸟又给美妙的青海湖增添了百般妩媚,千种生机。鸟儿栖息的海岛,又是那样令人神往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