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长征再出发
5月8日,星期六上午8点半。
于都县贡水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
作为此行的重头戏,我们在这里举行了重走长征路(红色革命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作家记者行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选择于兹,是经过精心谋划的。正如于都县副县长管宏所说,于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县,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核心县,是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发源地。重走长征路,就要从长征源走起。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于都为革命牺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16338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达1.1万人,于都人民倾尽心血和生命,为长征的胜利和革命成功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于都视察,在这里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新长征再出发”的伟大号召。
巍巍于山、依依贡水。当年,在这片辽阔的水面上,一字排开8座浮桥,红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史诗般的长征。
仪式进行时,天空下起了中雨。莫非上天有感,泪水化作雨水,以此告慰英灵?
在启动仪式上,国家退耕办负责人讲话并宣布活动启动。江西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胡加林和赣州市于都县副县长管宏致辞。
他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20多年前,面对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做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参加启动仪式的作家记者,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林业局领导和职工代表共30多人深情地三鞠躬,他们代表退耕战线的所有同志发下誓言:我们将从先辈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在新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把退耕还林还草事业推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谱写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历史新篇章!
长征永远在路上。主办方希望以重走长征路为契机,重温长征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走长征路,开启新征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作家代表陈廷一的发言表达了所有与会作家记者的心声。
9点,启动仪式结束。随后,大家参观长征出发纪念馆。
资料介绍说,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和20个左右的随行人员在于都北门边的石头小院子里会合,主要人员是他的警卫员、秘书和工作人员。他们出了院子,和中央纵队的其他单位会合。毛泽东带了一袋子书、一把破雨伞、两条毯子、一件穿旧了的大衣,还有一块油布。他没有带自己有九个隔层的背包。
“就这样,他们离开了在过去几年中发展壮大的根据地。他们悄悄地行动,希望蒋介石的轰炸机不会发现他们,不会向组成复杂、绵延60英里(约97公里)的部队投下弹雨。这个时刻只需要严峻的面容和坚定的决心,不允许任何质疑。没有人知道他们去向哪里,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毛泽东、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他们都不清楚。没有人能确定蒋介石什么时候会发现缓慢行进中的部队。没有哪个指挥员不为担着过重行李的脚夫担心。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抬着最重的物资,一天最多只能行进2英里(约3.2公里)。”美国学者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
这位学者名叫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他详细追忆了毛主席过贡水的情景:“毛泽东和他的队伍沿着河岸向前走。没多久,月亮出来了。河流很宁静,空气也是安谧的。很快他们就到达了渡口,在浮桥上踩得宽阔的木板咔咔作响。渡河轻而易举,队伍很快到了对岸,向着西面更远的地方行进。安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和浮桥两边清亮的水声让队伍里的男男女女感到雀跃。很多人轻轻地唱起了红军的老歌儿,一边排着一列或两列纵队沿着狭窄的小路向前,沿着没人了解的路线,走向没人猜得到的目标。”
这就是长征,出发时8.6万人,经过2.5万里的漫漫征途,到达陕北吴起时只剩下数千人。但是,长征锻炼了这支队伍,那些幸存者都有着铁一般的理想和信念,它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障,也成为新中国建设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