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携此石归,袖里藏庐陵

我携此石归,袖里藏庐陵

唐晗婧

“自然富贵出天资,不待金盘出华屋。”自然混沌万象赋予石自在之美——立石为景,气象万千;妙造自然,不假雕饰。然人天同构,物我交融,当人的意识形态与隐蔽于石之中的自然美发生共鸣,创造意境、构筑瑰丽故事,便得高远韵致。

此石取于家乡吉安的中国进士文化园中——诗画般造景,细微处撷取自然山石、乡土之奇花异草,堆冈培壑,无景不观,有景皆借;宏大处枕赣江恩江之形胜,辉映千古科学文化,以山水画意通于垒石叠山,“新筑佳园水石奇”无意中自身也成了奇景。故借用苏东坡之句道我乡土之石:我携此石归,袖里藏庐陵。

清代郑燮题画诗曾云:“画到神情飘没处,没有真相写真魂。”此句亦适用于石之真魂。以我观之,此石之美外在坚贞清刚,内在书卷之气。

赏其外观,言其坚贞清刚。观其形:圆锐兼具,似初生牛犊之角,温文尔雅品性却也不失坚毅;赏其色:模糊而又透亮的米白和棕、灰的融合,毫无突兀之意,反而更显吞吐大荒之境;品其纹:几道小小白纹散落分布,更有圆白小月点缀其上,此便是“一石一天地,一景一奇观”。“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虽不足一拳之大,其气贯虹霓、力超千钧,足以赏得坚贞清刚之精髓。

悟其内心,品其书卷之气。“移天缩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此石寄身于庐陵——兼有“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江南望郡”“状元之乡”“才子之乡”“一门数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状元多吉水”称誉之地,置于此般巧妙布局的园林,古典的造园风格、厚重的文化积淀、诸多墨迹题咏皆以其底蕴造景,坐生清思,蕴千岩之秀,特具江南书卷之气。

“游罢进士园几多泉石能坐忘,莫名轻山水何处园林不羡君。”坐观此石,我似“点石成金”,本为冰冷的石头重新获得艺术的生命灵动力。此刻的我,与此雅石为一体,进出于艺术殿堂与其同悲欢、共命运。老子有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之中隐藏着世间万象,这些变化错落的幻象之美,总是模糊和清晰相伴出现的。

我仰慕此石妙悟深邃之“真魂”、韵致高远之意境和其坚贞清刚、倜傥风雅的庐陵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