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史论结合

五、史论结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教师要结合历史中发生的事情来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性和政治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要善于讲历史故事,特别是讲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故事,做到史论结合。这样一方面能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另一方面能让讲授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并在思想品格上受到教育。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中的各种革命运动来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才是社会改变的最根本原因。

举例分析:

联系法国大革命讲解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8世纪是法国经济由于通货膨胀而日益恶化的时代。通货膨胀使当时法国的社会购买力下降,18世纪80年代,地主因歉收而加租,进一步削弱农民的收入。法国国内最大的地主罗马天主教会教廷对谷物征收什一税。什一税表面上减轻了国王税项对民众的压力,实际上对每天都饿着肚子的穷人而言是一座大山。法国国内设置的关卡则限制了国内的经济活动,在间歇性作物歉收时成为运输障碍,造成食物价格疯涨。资料显示,贫困家庭在面包上的支出在1788年占家庭收入的一半,1789年则达到80%。此外,商品滞销,农民涌入城市造成高失业率等都使法国社会开始动荡不安。

在法国政府方面,由于路易十五时代的过度参战又未能打赢(特别是七年战争),导致法国国库空虚,参加美国独立战争也带来财政压力。当时法国国债总额高达20亿法郎。由于战争债务带来社会负担,加上君主体制下的军队无能,财政为给退役老兵提供社会服务所拖累。同时,贵族阶级尤其是住在凡尔赛的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的奢华生活大大加重了平民的经济负担。总之,老旧而效率低下的财政系统无法负担政府债务,而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又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还有1788年春的旱灾。1788年,法国还没有从发生在三年前的干旱中恢复过来,在那次干旱中,因饲料不足出现了大规模屠宰牲畜的情况,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为主要肥料的农田因肥力不足而被大量闲置。

另外在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用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者已成为法国社会中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这些经济因素综合起来形成合力,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资产阶级完成了推翻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分析提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封建制度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须让位给另外一种新的制度。这个转变过程根据情况可快可慢,但绝不会因为个人的行为和情感而改变,因为这是由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有必然性。当然这种转变往往是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相比经济原因,其他原因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