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与大社会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知识极其重要,但是知识若没有核心理论的正确指导,则可能有害。指导知识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很大程度上,大学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与理解,而关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则居于其次。对于一个思想、品行拙劣的人,其掌握的知识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越大。所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集中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实践性和主体性。而无论是政治还是日常实践,教师都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既注重用科学系统的理论武装学生,又注重用丰富而鲜活的事实案例启发学生,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成生动的道理,让根本理论变成管用的办法,引导学生悟道明理,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原理”课程的课堂虽小,但关乎社会的正常发展。
“原理”这门课,其根本价值导向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可以说,这些既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又体现在课程内容上,还体现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上。为此,要将“原理”教学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审视这一课程。在高校,“原理”课程是一门基础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分好像不大,其被称为小课程,而非专业的大课程;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的关系十分密切。小课堂与大社会不仅是先后的关系,而且小课堂是大社会的微型存在。小课堂中的政治性的正确引导,直接决定大社会中的风气健康。中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直接决定国家的未来走向。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从实践性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所具有的实践性也要求高校必须开办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必须坚持将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实践办好思政课。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有其理论的必然性和实践的必然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行合一,始终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理论无论多么高深、多么伟大,一旦失去了对人民的现实关怀,就难免流于偏颇、流于自说自话,从而一无所用。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理论知识非常重要,而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则更为重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现实才是唯一可靠的根据,一切理论皆以现实为准则。由于时代的需要,我们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应对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面对前所未有的难题,只有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中,才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法,从而开辟出崭新的局面。对过往历史与现实世界温故知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释】
[1]柏拉图.理想国[M].顾寿观,译.长沙:岳麓书社,2010:250.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6.
[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本[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4]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8.
[5]高峰.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属性[N].光明日报,2018-07-03(6).
[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87.
[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5.
[8]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
[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10]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5.
[1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0.
[1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