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教育下“原理”课程隐性教育的实践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虽然以显性教育的思政课程为主导,但是也可以利用隐性教育的方法。在思政课程中,教育者有意识地使用隐性教育“课程思政”来减弱思政课程在目的性、强制性方面的明显表现,可达到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过去,在“原理”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由于理论化、抽象化,在形式上较为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其变成了一套抽象概念体系,不能引起学生的共情,学生有理智上的理解却没有心灵上的认同,因而教学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原有目的。所以在当前,教育者就需要思考怎样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怎样寻找新的教学载体来绘声绘色地讲授原有主旨、减弱原有教学内容的抽象性,真正做到贴合实际,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上的教学形式日益灵活多变,教育者完全可以改良以往对理论的抽象讲授,以一些能够吸引受教育者注意和贴近其生活的实例作为教学载体,融合“原理”课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例如,在教授“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这部分时,教育者可以结合一些影视作品来进行分析、阐释。20世纪涌现了许多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反思的影视作品,在不频繁使用专有名词的情况下,教师可先用通俗的语言对当时商品经济与私有制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对劳工的剥削、剩余价值的产生等进行解说,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构成与运作方式,并以一种日常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发表对资本主义不良生产关系和劳动剥削的看法,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及其实践活动的本质。当教学内容真正地贴近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学习内容就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而是包含对现实世界的关切。
此外,在课堂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学生进行继续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与“原理”教学有关的微信公众号,注意微信公众号中不要出现与课程明显相关的因素,推送的文章可针对国外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矛盾、问题的热点实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评价。这样一来,既让学生了解了国际时政热点,又隐蔽地培养起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也就是说,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日常学习,学校教师都应该加强有效的指导,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一种思想品质、一种行为方式。学生不再像传统灌输式学习的思维模式那样从最开始的知识识记上升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理想认识,进而影响和改进自己的行为;而是一开始就从实际出发,在学习、生活中协同并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内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将教学目的隐藏,将教育效果放大。在思政课程中做好课程思政,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感到仿佛不是在上课,但教育者确实用另外一种形式将教学内容传递出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相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才会真正对学生的实际行为产生影响,才能最终达到“原理”课的教学目的。
理论很重要,但是怎样让理论思想真正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实际生活状态产生影响,更值得我们思考、探索。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课堂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授,使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发挥隐性教育优势,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生动感人的事例来感化学生的心灵,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加强对人民群众集体主义原则与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无意识宣传,让学生真正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在实际行动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
【注释】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78.
[2]张法琨.古希腊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17.
[3]“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命题,其含义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在方法上,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法即教育法;在目标上,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4]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