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教学内容分析
在“原理”课的讲授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孤立起来,未能呈现其内在联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三者互相渗透、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一统一整体:科学社会主义一旦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蜕变为空想社会主义;同样,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就必然会背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跌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怀抱;如果无视科学社会主义所指明的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无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特别是新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沦为烦琐的、脱离实际生活的经院哲学。把马克思主义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丧失其原有的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曲解。[2]第二,离开思想史的基础和时代性内容去解说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成随意套用的简单公式。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缺失了思想史基础、脱离了与时代的内在关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会变成空洞的教条和现成的结论,无法真正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在实际的“原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原理”课的内容抽象难懂,距离现实生活很远且难以将理论加以具体运用。以上两方面的问题提示我们,在“原理”慕课教学模式的建设、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性,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尤其是呈现其与社会生活的内在关联。
就导论部分来看,它的核心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围绕着这一观点,教材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因此,导论部分的慕课教学就应重点呈现上述内容,遵循核心观点和四个具体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一方面,以核心观点统摄四个具体方面,将其作为中心线索贯穿后者,而四个具体方面的展开论述也要以核心观点为指向,以此保证慕课内容的主题统一、逻辑严密、层层深入、首尾一致,具有理论的说服力。另一方面,要把握具体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澄清了这些关系,我们才能保证课程教学的逻辑清晰,指向明确,易于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