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论证与双面论证

三、单面论证与双面论证

单面论证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只阐明正面的观点,而忽视反面的观点;双面论证是指既阐明正面的观点,又对反面的观点加以驳斥。

这两种方法均有利有弊,单面论证法在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时,只提出对自己观点有利的一面,因其涉及的信息量较少,所以受教育者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鉴别,可以避免受相反信息的干扰,从而快速地获得有效信息。但如果教育者处理得不好,受教育者觉察到还有其他信息,就很容易怀疑信息的准确度,以致降低教育者的可信度,甚至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

在进行双面论证时,教育者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把相关信息完整地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引导受教育者对相关教育信息进行思考,这样受教育者最终会形成一个全面科学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加强对其他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但如果教育者处理得不好,反面信息大于正面信息或覆盖正面信息,就容易使受教育者不但不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反而接受相反的观点,或者使教育者的信息传递发生干扰,最终降低“原理”教学的有效性。

“原理”教学究竟应该仅仅呈现单方面的论点,还是应该同时呈现对相反观点的驳斥?这个问题答案如下。

①如果受教育者获得的相关信息少,单面论证更有效。因为一个没有获得相关信息的人不大容易知道反面观点的存在,只要教育者不提反面观点,他们就可以被说服;而如果列举反面观点,他们反而很可能会疑惑不解。

②如果受教育者获得的相关信息多,双面论证更有效。因为这种情况下如果教育者仅仅用单面论证,受教育者会觉得教育者有偏见、不客观公正。不过,如果教育者过多地提到相反观点,又会暗示该问题是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使受教育者感到疑惑,犹豫不决,最终降低教育的效度。

③如果受教育者预先倾向于相信正面的观点,那么单面论证会比双面论证更有效。

④如果受教育者预先倾向于相信反面的观点,那么双面的驳斥性论证更有效。

所以,究竟是采用单面论证还是双面论证,这取决于对两个因素的分析结论:一是受教育者掌握的相关信息的多少;二是受教育者的初始态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双面论证为主。[1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凭借时空优势完成了世界领域的信息共享,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信息共享可以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使其自觉投入学习过程中。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掌握的信息较多,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部分学生倾向于相信负面的信息。教师若采用单面论证法,学生难免感觉教师传递的信息不够完整,不能有力地解决他们的困惑,这将直接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双面论证法,全面分析目标对象,有效地解决问题。

双面论证往往涉及观点呈现的顺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先呈现正面的信息呢,还是先呈现负面的信息呢?如果教师像在一场争论中那样将双方的观点都呈现出来,那么观点呈现的顺序是否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答案是:会影响,观点呈现的顺序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涉及学习和记忆的相关问题。根据学习的首因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教育者最先呈现的观点将更能影响受教育者。首因效应也叫初始效应、优先效应、首次效应。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误导性和可变性三种特点。

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人们一旦对事物形成了第一印象或者第一感知,对此事物的深入了解及对其他事物的看法和解释都将受影响,先入性对人的认识的影响是强烈的。

首因效应具有误导性,这指的是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对事物形成一个初步且深刻的印象。而由于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尚不够深入,还停留在感知的初级阶段,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易被遮盖,因此很容易受到误导。

首因效应具有可变性,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只是初步认识,它会随着时间、接触次数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与首因效应相反的是记忆的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后呈现的观点最容易被人记住,因而最有效。近因效应具有新颖性和稳定性两个显著特点。

首先,近因效应具有新颖性。最后呈现的信息对人们的认识来说是新颖的,它对之前的信息有遮盖作用,人们对之前呈现的信息的认识会发生或多或少的遗忘,这将大大影响人们的判断和选择。

其次,近因效应具有稳定性。出现近因效应后,人们对最近呈现的信息的认识发生遗忘与改变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存在时间间隔,近因效应对人们的认知判断的影响更大。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当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信息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艾宾浩斯记忆法对记忆任何学习材料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记忆并不是最后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人们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原理”教学中,教育者要科学利用首因效应。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者在首次传授知识的时候就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讲授的知识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育者还要科学利用近因效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每一部分信息呈现之后,教育者要尽量避免出现较长的时间间隔,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测试,做好反馈,以便让学生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既要运用首因效应,又要运用近因效应,针对重要的教育信息,可最先呈现一部分,最后呈现一部分。

综上,观点的呈现顺序涉及双面论证,究竟应先讲正面的信息还是应先讲负面的信息?这涉及心理学上的两个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原理”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同时用好这两个效应。根据首因效应的原理,最先呈现给人的内容最令人记忆深刻,因此教师首先要呈现的是正面的教育信息。根据近因效应,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后呈现的信息最令人记忆深刻,因此教师最后也要呈现正面的教育信息。也就是说,教师即使要提及负面的信息,也不能在一节课的开始或结尾提及。[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