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思潮引发传统灌输性教育式微

二、现代社会思潮引发传统灌输性教育式微

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作为统一思想、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历来受到重视。然而在现代,诸如自由主义、人本主义等教育理论、文化思潮冲击着传统灌输性教育,加上多媒体技术设备大量涌现,传统灌输性教育显得越来越捉襟见肘。

1.自由主义思潮的挑战

自由主义思潮在西方政治、文化领域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之后也在中国广泛传播,被不少国人接受。自由主义所信奉的自由至上、有限政府、多元宽容等思想从理论根基上冲击着灌输性教育。首先,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是“基于人性而拥有的唯一的原始的权利”,高于一切其他权利,自由的理念“在人类生活中至高无上,是统御一切的法律”[42]。这种思想将自由与强制对立起来,由此以帕克和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学家把灌输与专制教育联系起来,批判灌输性教育压制了人的理智和质疑精神,压制了人生而有之的自由。其次,一些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政党的权力过大,会压制个人自由,因此政党领导下的政府“应该是有限的”“合法的政党肯定受到了有效的权威的限制,并且这种限制是亘古不变、必不可少的”[43]。这种有限政府论质疑灌输主体的权威性,从而否定灌输性教育的合法性。再次,当代自由主义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多元主义和宽容是必然的,“多种冲突的文化和价值观都应允许其存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唯一的普世的真理,每一个国家、每个文明和每个民族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实现目标”[44]。自由主义这种主张多元主义与宽容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质疑着灌输性教育的内容选取标准,也否定了灌输性教育的强制性方式的合理性。最后,自由主义者认为,平等与正义是现代民主社会应有的理念,而灌输性教育大大削弱了受教育者的平等地位,是非正义的。平等一方面是指人生下来就是平等的,另一方面也是指身份平等,“每个公民都是独立自主的自由人,从这个角度来讲,在道德地位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45]。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意识到自由与平等之间有一种张力,因此他提出了正义原则——“正义原则对最少的受益者的最大利益同样适用;第二,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岗位和社会地位应对所有人一视同仁”[46]。西方教育家罗伯特等人指出,在灌输性教育中,教育者常常以强制性、片面性、模糊性及权威性的语言误导受教育者,压制了受教育者的平等地位和正义需求。

2.人本主义思潮的挑战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其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主导思潮,主要派别有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等。人本主义思潮将人的本质归结为意志、生命冲动、个人行动等。在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代表人物有詹姆斯、马斯洛、罗杰斯等,他们把心理学相关理论运用于学习过程中,从而形成了人本主义教育学相关理论。这些教育学理论强调应该从受教育者(被灌输者)自身立场和意义出发,而不是从教育者(灌输者)的角度出发,否则就是强迫和侵犯。具体来说,一些人本主义教育家强调要注重受教育者个体的内在体验,认为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两个精神世界沟通、融合的过程,认知与情感共同存在的彼此融合的个体感受甚至比真理认知更重要,这击中了灌输性教育过程的标准化和忽视灌输对象的内在体验的弱点。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学习不是一种单纯学习生存技能的活动,而是一种有价值的生命活动,是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观点挑战着传统灌输理论偏重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现状。而罗杰斯等人本主义教育家看来,在适当的环境下,人人都拥有较为优异的自我实现的潜能,所以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罗杰斯甚至提出一些极端的观点,认为教育者完全没有必要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因为“传授别人知识,对于受教者而言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改变或者影响”,甚至“这些知识很有可能还是有害的”。这种以受教育者(被灌输者)为中心,以他们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对传统灌输性教育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3.现代传播理论的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的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新技术、新媒体大量涌现与普及,催生与推动了现代传播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也给传统灌输理论造成很大压力。首先是组织传播理论对灌输性理论的冲击。当今世界,组织成为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单元,组织传播理论来自组织的传播实践,是“以组织为主体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47],是有目的、有秩序、有领导的。虽然组织传播与灌输性教育有相似之处,但是组织传播强调自由的沟通与平等的交流,“不会强迫我们站在非此即彼的立场,而是解放我们的思想,以使我们能够考虑更多的观点”。它比灌输性教育的包容性大,更容易让人接受。其次是现代大众传播理论对灌输性理论的冲击。在当前,现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传播的主要载体,“那种由一个中央集权化的广播电视或出版组织向大量稳定的受众发送同一内容的理想形式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合适了”[48]。在现代大众传媒语境下,政治意识形态淡化,娱乐性、商业性突出;并且大众传播理论强调传播要生动形象,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具有交互性,要实现双方利益诉求的互动沟通。这些都对传统灌输性教育提出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