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习小组建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建设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交流,是慕课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学习小组既能够真实展现慕课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又能为慕课教学模式的修正与完善、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提供思路和方向。
按照我们的设想和实践,学习小组建设的具体流程主要由三个步骤构成。第一个步骤,教师进行主题讲解和任务分配,帮助学生明确需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如何完成任务。第二个步骤,学习小组成员观看课程微视频,学习其他线上课程,开展教学内容的学习、讨论等活动。第三个步骤,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在面授课堂进行汇报,通过辩论等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有效开展,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教师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帮助小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其次,制定团队规章制度,明确成员职责。学习任务必须分解到小组中的具体成员,实现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最后,教师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小组建设的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首先,教师在设计学习小组运行机制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对小组人员搭配、领导者选择以及组内建设氛围进行把控,要周全考虑、科学施策、及时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各显其能,使学习小组成为学生提升研究水平、增强合作能力的平台。
其次,要将学习小组自主学习与观看课程微视频结合,不能信马由缰。小组学习的主题要与微视频的框架和逻辑相吻合;小组成员应围绕微视频的内容进行在线交流与讨论,就研究内容与汇报方式等交换意见;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同时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方向,及时纠偏;在课堂汇报与展示环节中,教师对各小组的评价应当集中在考察微视频的学习效果,引导小组讨论围绕微视频的讲授内容展开,而不是天马行空,成为某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展示”或“兴趣小组汇报”,偏离教学内容的主线。
最后,在师生互动的课堂研讨环节,教师要注意把控课堂节奏和气氛,掌握各小组交锋的主题;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回归课程改革的核心即微视频的建设与完善上来。各小组在汇报时可以设置主汇报人一名和分汇报人若干,主汇报人总体介绍本小组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分汇报人对主汇报人所讲内容进行补充。小组之间的辩论也按照主汇报人和分汇报人来分工,参照辩论赛上不同辩手的位次差别来进行。在汇报和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完成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从学生的表现中体察到微视频的使用效果,比如微视频的讲授重点是否突出、是否易于学生领会等,并可以通过课后向学生询问具体意见的方式来规划、完善微视频的下一步建设。
不难发现,学习小组建设的三个步骤分别由教师主导、学生主导、教师与学生协同完成。这样的设计既规避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又避免了学生进行“群龙无首”式的完全自发性学习。以慕课微视频的使用为桥梁,通过学习小组建设的手段,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得到恰当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思考、总结、论辩、演说等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锻炼,由此,教学与研究的线上、线下环节得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