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慧皎所据史料

(1)慧皎所据史料

梁释慧皎《高僧传·自序》于批评前人所作僧传十余家后,自谓尝以暇日,遇览群作,辄搜检杂录数十余家、及晋宋齐梁春秋书史、秦赵燕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记,并博谘故老,广访先达、校其有无、取其同异。慧皎著书,可谓尽瘁。梁元帝亦尝自谓曾就慧皎道人聚书。(见《金楼子·聚书篇》)则皎书搜聚甚富。但慧皎用功虽勤、而所采录间似有误。惜其前史料丧失几尽,常无从考订。然慧皎以前僧史虽多亡失,犹可就本传自序及他处所引知其所据之史料为可。兹表列之于后:

《高逸沙门传》一卷 竺法济撰

竺法济乃竺道潜之弟子,当即释道安之友人。居剡东峁山。《内典录》、《法苑珠林》均著录。《世说》《言语篇》、《文学篇》、《方正篇》、《雅量篇》注引之。

《志节传》五卷 释法安撰

法安,东平人,曾随王僧虔至湘州,并南适番禺,后止建业中寺。南齐永泰元年卒。本传谓其曾著《净名》、《十地》论疏,并僧传五卷。慧皎自序中所谓“法安但序志节”一行,想即指此僧传也。僧祐《法苑集》卷六引其一段。见《祐录》十二。

《游方沙门传》释僧宝撰

本传有三僧宝,附见于僧钟慧次宝亮传中。此僧宝不知何指,往天竺者谓之游方。故《智猛传》谓“余历寻游方沙门,记列道路,时或不同”云云。则此实义净《求法高僧传》之类也。

《江东名德传》三卷 释法进撰

《隋志》著录。慧皎序中谓法进通撰僧传,实则只叙江东一隅。慧皎《僧传》自宋以后亦于北方僧史叙述极略,此其大缺点也。

《宣验记》三十卷 刘义庆撰

本书《安清传》引之,《法苑珠林》、《太平御览》、《广记》并引之。(宣又作冥)《初学记》鸟部《艺文类聚》鸟部引鹦鹉救火事,与《御览》羽族部同。

《幽明录》二十卷 刘义庆撰

《隋志》著录二十卷,《唐志》著录三十卷。此书见引甚多。(如《世说》注、《法苑珠林》)《史通》言唐修《晋书》多取《幽明录》。

《冥祥记》十卷 王琰撰

《法苑珠林》引此极多。据之与《高僧传》对校,则神异部《昙霍传》等全引《冥祥记》之文。《法苑珠林》并引王琰《冥祥记》自序。琰太原人南齐建元初撰《冥祥记》,《隋志》、《唐志》均著录,《太平广记》多列之,《御览》兵部虫豸部各引一事。

《益部寺记》 刘悛撰

法琳《破邪论》下曰:准南刘俊撰《益部寺记》。悛想即勔之子,齐武帝时为蜀郡太守。

《京师塔寺记》二卷 释昙宗撰

宗宋孝武帝时居建业灵味寺,著《京师塔寺记》二卷。《隋志》著录谓撰者昙景,景字想即宗之讹,《僧传·安清传》引之,然言实不经。

《感应传》八卷 王延秀撰

《隋志》、《唐志》均著录。延秀太原人,据《宋书·礼志》,泰始中为祠部郎。

《徵应传》 朱君台撰

《唐志》有《徵应集》二卷无撰者姓名。《破邪论》曰:吴兴朱君台。

《搜神后记》十卷 陶潜撰

《隋志》著录。《僧传·自序》称曰“搜神录”。

《抄三宝记》十卷 萧子良撰

《内典录》著录。书分三部:一佛史,二法传,三僧录。

《僧史》十卷 王巾撰

《长房录》、《内典录》均称齐司徒文宣王府记室王巾撰《僧史》十卷。《隋志》有王巾法师传十卷,想是一书。

《出三藏记集》十五卷 释僧祐撰

今存。实为目录。其卷十三、十四、十五为僧传,共三十二人,泰半为传译者。《僧传》译经部多全取之。

《东山僧传》三卷 郗超撰

据《僧传·支遁传》,东山者当即指郯之诸山,而所谓郗景兴之支遁序传,或即见于《东山僧传》中。

《庐山僧传》 张孝秀撰

孝秀博涉群书,专精释典,于梁时与刘慧斐共隐庐阜东林寺。

《沙门传》三十卷 陆杲撰

陆杲字明霞,梁武帝时为御史中丞义兴太守临川内史,素信佛,持戒甚精,曾舍宅为龙光寺,(见陆广微《吴地记》)著《沙门传》三十卷。

《名僧传》三十一卷 释宝唱撰

宝唱受敕撰《名僧传》,成于天监十三年,凡三十卷,序录一卷。慧皎序文中虽未明言。然谓叙事之中,空引辞费,又谓前代所撰,多曰名僧。证以王曼颖致皎书,(见《僧传》末)实指唱作。按以上均见皎书序文中,论之较详,此下则搜检传文所得。多皎列其名未及多考。而谈理及无关史实者均不录。

而下列诸书慧皎是否均见及,则不可知矣。

《综理众经目录》一卷 释道安撰

皎书安请支谶、竺慧调诸传均引及《安录》。

《安世高别传》

《荆州记》 庾仲雍撰

《安般守意经序》 康僧曾撰

《吴志》

《康僧会传》,谓会生自外域,故《吴志》不载。即陈寿所撰者。

《游履异域传》 释道普撰

《历国传四卷》 释法盛撰

《隋志》著录作二卷。

《佛国记》一卷 释法显撰

见《隋志》,现存,原名《法显传》。

《游历天竺记》一卷 释法显撰

见《隋志》,已佚。近人谓上列二书乃一书。然《白帖》引《法显记》二段,又《祐录》及《僧传》均载法显见迦叶事,均为《佛国记》所不载,则《天竺记》或别为一书,而《僧传》谓显别有大传记游。岂此事耶。

《历国传记》 昙无竭撰

《外国传记》 释宝云撰

《游行外国传》一卷 释智猛撰

《隋志》著录。《祐录》及僧传均引猛见罗阅宗事。

《名德沙门赞》 孙绰撰

世说注亦引之。

《名德沙门题目》 孙绰撰

书名见《世说》注。《僧传》道安传中作名道沙门论目,即此书也。于法开传有孙绰为之目曰云云,亦见于《文学篇》注可证也。

《道贤论》 孙绰撰

世说注亦引之。

《喻道论》 孙绰撰

《人物始义论》 康法畅撰

《传译经录》 支敏度撰

《开元录》等谓度作《众论都录》一卷。《别录》一部。

《竺法乘传赞》 季颙撰

《支遁序传》 郗超撰

此当在《东山僧传》中

《支遁铭赞》 袁弘撰

《支遁诔》 周昙宝撰

《于法兰别传》

《人物始义论》 支僧敦撰

《竺法旷赞传》 顾恺之撰

《远法师诔》 谢灵运撰

《远法师碑》 宗炳撰

《众经录四卷》 释道祖撰

开元录等著录。系续道流未成之作。

《致刘遗民书》 释僧肇撰

《道生传》 王微撰

(诸法师诔) 释僧静撰

《僧诠碑》 唐思贤撰

《僧诠诔》 张敷撰

《昙鉴传赞》 张辩撰

《法愍碑颂》 释僧道撰

《七宗论》 释僧济撰

《经目》 释僧宗撰

《僧传》谓宗著《经目》及《数林》。据《长房录》,南齐有释王宗者撰《佛制名数经》五卷及《经录》二卷。依《祐录》,《佛制名数经者》,抄集众经,有似《数林》。则此王宗者,即昙宗也。查晋释昙邕姓杨名邕,因亦称杨邕,则昙宗或俗姓王欤。又苻秦赵整出家名道整。亦可证。

《昙隆法师诔》 谢灵运撰

《道慧碑》 谢超宗撰

《玄畅碑》 周 撰

《僧远碑》 王俭撰

《僧柔碑》 刘勰撰

《慧基碑》 江胤撰

《智顺碑》 袁昂撰

《宝亮碑》 周兴嗣撰

《宝亮碑》 高爽撰

《宝亮碑》 释法云撰

《法通碑》 谢举撰

《法通碑》 萧子云撰

《赵书》 田融撰

《佛图澄传》引之,作《赵记》。《世说注》亦引同一段。

《单道开传》康泓撰

王曼颖书有曰:“康泓专记道开”,即指此。见《隋志》。《御览》引作“善道开”。

《志公碑》 王筠撰

《志公墓志铭》 陆陲撰

《智称碑》 弟子僧辩等立

《僧 碑》 刘勰撰

《僧瑜传赞》 张辩撰

王曼颖书中,所谓僧瑜卓尔独载。想即指此。

《超辩碑》 刘勰撰

《慧弥碑》

《昙翼碑》 孔 撰

《法献碑》 沈约撰

又皎不称书名,而仅言记曰者甚多,均不知其所指。如《道安传》有“别记曰”云云。按《世说·文学篇注》,有《安法师传》及《安和尚传》,不悉“别记”指此否。又《世说·言语篇注》引《竺高座别传》,而皎书《帛尸密黎传》之首段与之大同,当即系徵引别传者。又《僧传》于《世说》涉及沙门各条多采用,然《世说》之名则不见于《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