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乘《涅槃经》之翻译
2025年09月15日
(1)大乘《涅槃经》之翻译
佛藏《涅槃》类经典译出至夥,重要者约有二类,一为《小乘阿含游行经》之异译,甚多,姑不详举,一为《大乘涅槃经》之异译,兹亦仅叙其三译:
一为大本,北凉昙无谶所译之四十卷是也。此盖在玄始十年(四二一)出,乃中国所谓涅槃宗之根本经典,当于下另详之。
一为六卷本,佛陀跋多罗在建业所译,乃法显游西域所得。
《祐录》载其《出经后记》曰:
摩竭提国巴连弗邑阿育王塔天王精舍优婆塞伽罗先见晋土道人释法显远游此土,为求法故,深感其人,即为写此《大般泥洹经》如来秘藏,愿令此经流布晋土,一切众生悉成平等如来法身。义熙十三年十月一日于谢司空石所立道场寺出此《方等大般泥洹经》,至十四年正月二(亦作一)日校定尽讫。
禅师佛大跋陀手执胡本,宝云传译。于时坐有二百五十人。
按法显于晋义熙十年(四一四)归抵青州,同年即南下入京。
佛陀跋多罗则自长安被摈后(约在四一〇)南止庐岳;义熙八年(四一二)至江陵,曾见刘裕,(据《通鉴》裕是年十一月到江陵);明年春随裕往建业,止道场寺。十二年(四一六)十一月法显共佛陀跋多罗译《僧祗律》,乃法显所得本也。此律于十四年二月末乃译讫。而在未译讫此律之前,觉贤兼译《方等泥洹经》六卷,时在十三年十月至十四年二月也(四一七至四十八)。
一为二十卷本,乃智猛在华氏邑(即巴连弗邑)得。猛于甲子岁(四二四)自天竺归,后于凉州译之。隋《灌顶涅槃玄义》谓此二十卷即谶译之前五品,但未必然。(下详)。智猛之译,《祐录》谓为阙本,可见其不流行也。
先是谶译《涅槃》,未译后分。元嘉中释道普将往西域,慧观使求之。普因舶破伤足逅疾遂卒。临终叹曰:“《涅槃》后分与宋地无缘矣!”直至二百余年后,唐高宗时,僧会宁共智贤在日南译之,送至中国;但《开元录》已审知为伪作,非译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