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顿悟渐悟之争

(7)顿悟渐悟之争

顿悟渐悟之争,至宋初而甚盛。六朝章疏分顿有大小。慧达《肇论疏》谓,顿悟有两解,竺道生执大顿悟,支道林、道安、慧远、捶法师及僧肇均属小顿悟;文繁兹不详抄。而隋硕法师《三论游意义》亦曰:

用小顿悟师,有六家也:一肇师,二支道林师,三真安埵师,四邪通师,五匡山远师,六道安师也。此师等云,七地以上悟无生忍也。(合年天子)竺道生(原文夺生字)师用大顿悟义也。(小缘天子)《金刚》以还,皆是大梦;《金刚》以后,皆是大觉也。(此中“合年天子”“小缘天子”八字,不知何解,疑为衍文。)

分顿悟为两解及数家,当在道生以后。但谓生公前即有顿悟义,则南齐刘虬已言之。其《无量义经序》,言安公道林之言合于顿义。而《世说·文学篇》注曰:

《支法师传》曰: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此《支法师传》如为郗景兴之《序传》,则晋世已谓支公持顿义矣。

僧肇于什公死后作《涅槃无名论》,《难差》第八,《辩差》第九,《责异》第十,《会异》第十一,《诘渐》第十二,《明渐》第十三,均实辩顿渐之理也。顿渐之辩甚流行,可知也。(但肇此论或伪作。)

然顿悟之义,究始于竺道生,其余支道林诸说自生公视之当均是渐悟非真顿也。《高僧传》谓生校阅真俗,研思因果,乃言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又谓时人以生推阐提得佛,此语有据。顿悟,不受报等。时亦宪章。《宋书》九十七叙生事曰,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之。可见生公之声名,因其多独到。而独到处之最有名者,为顿悟成佛义。当时于此,大生争执。《祐录》载陆澄《法论》第九帙《慧藏集》著录下列诸项。

《辩宗论》  谢灵运(《广弘明集》载之)。

《法勖问》往反六首  (同上。)

《僧维问》往反六首  (同上。)

《慧驎述僧维问》往反六首  (同上。)

《鳞新(亦作杂)问》往反六首  (同上,“驎新”《广弘明集》作“驎维”。)

《竺法纲释慧林问》往反十一首  (同上,“林”《集》作“琳”。)

《王休元问》往反十四首  (同上,王问题为“问谢永嘉”,谢答题为“答王卫军”。)

《竺道生答王问》一首  (同上。)

《渐悟论》  释慧观  沙门竺道生执顿悟,谢康乐灵运《辩宗》述顿悟;沙门释慧观执渐悟。

(此段二十六字乃小注或系后人羼入。)

《明渐论》  释昙无成。

谢灵运《辩宗论》及下问答共八项,均载《弘明集》中。据彼论称,乃述新论道士之说。此新论道士当即指道生,其证有二。(一)王弘(字休元时为卫将军)既与谢辩顿义,往反多次;后即将其问答送示生公,必因生公为原来立此义之人,故以之就正也。(二)陆澄《目录》内称道生执顿悟,谢康乐述顿悟,是谢述生之义也。故慧达《肇论疏》曰,“谢康乐灵运辩(原作弁)宗,述生师顿悟也”。(生覆王弘书亦谓谢论都无间然;是生公以谢之顿说为然也。)

又据谢致王休元书有曰,“海峤岨回,披叙无期”,是可证斯论之作,在康乐为永嘉太守时,即永初三年七月至景平元年秋也。因此道生书中,称康乐为谢永嘉也。而永初元年江州刺史王弘进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景平二年诏召弘入京;是作论时,谢在永嘉,王在江州也。而据《祐录》景平元年七月,(此据卷二,而卷十五作十一月。)沙门竺道生、释慧严请罽宾律师佛驮什于京都龙光寺译出《弥沙塞律》等三部三十六卷。《弥沙塞律》乃法显所得本也。据此则景平元年,生在南京。或谢作论之时,生公亦在都邑也。问答诸僧之法纲,或即慧琳为作诔之虎丘法纲。而初庐陵王义真与谢灵运、颜延年、慧琳道人情好款密,朝臣徐羡之恶义真,遂出谢为永嘉太守,慧琳恐亦出都;谢书系与纲、琳二人,则二人恐同在虎丘也。又据康乐《辩宗论》谓同游(游永嘉山水也。)有诸道人。问答之中,有法勖、僧维、慧驎等,当即在永嘉同游者也。王弘书内称此间道人,故有小大不同,当系王曾与江州僧人论顿悟也。因是顿悟义之争辩,广及永嘉虎丘、南京、江州诸地,亦可谓大观矣。

生公唱顿悟义,康乐演述之,事在永初三年七月至景平元年秋,(四二二至四二三)是远在大本《涅槃》南来以前。当时已显分二派。持渐悟者,首称慧观。陆澄《法论》著录其《渐悟论》。(见前)《高僧传·观传》曰:

著《辩宗论》,《论顿悟渐悟》。

此盖即指《渐悟论》;谓论名“辩宗”,与谢氏同,则系误记也。昙无成亦著《明渐论》;(见前引)成亦元嘉中卒,或亦当时此项论战中之一人。至于与康乐辩论之法勖、僧维、慧驎、法纲、慧琳、王休元以及江州僧人均致疑顿说者。而宗少文亦同时人,并执渐悟。外此尚有僧弼。(见下)至若顿派,则生公谢侯之外,有慧睿。其《喻疑论》斥疑《泥洹》者安于渐照,则可知其本执顿悟。而顿家又有宋文帝。文帝甚重生公。《生传》曰:

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后太祖设会,帝亲同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钵便食,于是一众从之。[2]莫不叹其枢机得衷。

及生公死后,《僧传》谓文帝尝述生顿悟义,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帝曰:“若使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僧弼盖执渐悟者,卒于元嘉十九年,曾从什公受学;后住建业彭城寺,亦为文帝所敬。据日人安澄《中论疏记》引其所作《丈六即真论》,阐明佛性,盖亦信《涅槃》者。至若生公死后顿渐之争,则于后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