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鸠摩罗什年表

(4)鸠摩罗什年表

《鸠摩罗什传》曰:什以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又曰:什死年月,诸记不同,或元弘始七年,或云十一。寻七与十一字,或讹误。而《译经录》中,犹有十一年者,容恐雷同三豕,无以正焉云云。按释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曰:什以癸丑之年,年七十,四月十三日死于大寺。癸丑乃弘始十五年,即晋义熙九年。肇为罗什高足,其所记当不至误,而罗什年岁之证据,另有数事,均与肇说相符。

(一)《出三藏记》载《成实论》记曰

大秦弘始十三年,岁次豕韦,九月八日,尚书令姚显请出此论,至来年九月十五日讫。外国法师拘摩罗耆婆手执胡本,口自传译,昙晷笔受。

据此则罗什至早亦死于弘始十四年九月十五日以后。而《僧传》十一年之说,实不可信。

(二)僧睿《喻疑论》,亦谓关中洋洋十数年中当是大法后兴之盛。按什以弘始三年至长安,如卒于十一年,则在长安不及十年。

(三)《祐录》又载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谓龟兹有年少沙门,字鸠摩罗,才大高明,大乘学。考此戒本序,决为道安所作。戒本译于苻秦建元十五年,于其时什尚年少,今以年七十之说推之,则什时年三十六,亦无不合。

(四)《僧传》载月氏北山有一罗汉,谓什母曰:若什年三十五,不破戒者,当大兴佛法。今依肇说推之,则吕光逼什破戒,什年已四十一。亦与肇说不歧异。

兹依肇说,略表什之年历如下:

晋康帝建元元年(西历三四三)什生于龟兹。

晋穆帝永和六年(三五〇)什从母出家,时年七岁。

晋哀帝兴宁元年即秦苻坚甘露五年(三六三)什受戒,时年二十。

晋孝武帝泰元四年即秦建元十五(三七九)什年三十六。先是僧纯至龟兹,得比丘尼戒本,十一月译之。道安作所出本末序,称什年少,才大高明,大乘学。

晋孝武帝泰元七年即秦建元十八年(三八二)什年三十九。苻坚遣吕光征西域。

晋孝武帝泰元九年(三八四)什年四十一。吕光大破龟兹,逼罗什娶王女。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即吕光太安元年(三八五)什年四十二,随吕光至凉州。

晋安帝隆安五年即后秦弘始三年(四〇一)什年五十八,十二月二十日至长安。

晋安帝元兴元年即弘始四年(四〇二)什五十九岁,二月八日译《阿弥陀经》一卷,三月五日译《贤劫经》七卷,夏始在逍遥园中之西阁,译《大智度论》,五月五日译《坐禅三昧经》三卷,十二月一日在逍遥园译《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晋安帝元兴二年即弘始五年(四〇三)什年六十。四月二十三日,始译《大品般若》。

晋安帝元兴三年即弘始六年(四〇四)什年六十一。四月二十三日,译《大品讫》。十月十七日在中寺为弗若多罗度语,译《十通律》。未成而多罗卒。是年又译《百论》二卷。

晋安帝义熙元年即弘始七年(四〇五)什年六十二。六月十二日。译《佛藏经》四卷,十月译《杂比喻经》一卷,十二月二十七日译《大智度论百卷》讫。是年又译《菩萨藏经》三卷,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昙摩流支至长安,什助之续译《十诵律》,前后成六十一卷。

晋安帝义熙二年即弘始八年(四〇六)什年六十三。夏在大寺译《法华经》八卷,是年并在大寺出《维摩经》。于草堂出《梵网经》二卷,融影三百余人同受菩萨戒,又译《华手经》十卷。卑摩罗义至长安。

晋安帝义熙三年即弘始九年(四〇七)什年六十四。闺五月重校《坐禅三味经》三卷,是年于姚显第译《自在王菩萨经》二卷。昙摩耶舍共昙摩掘多至关中。在石羊寺写出舍利弗阿毗昙,原文。直至弘始十六年乃译之,其次年方讫。

晋安帝义熙四年即弘始十年(四〇八)什年六十五。二月六日至四月三十日出(小品般若》十卷,是年又在大寺出《千二门论》一卷。佛陀耶舍至长安,与什共译《十住经》,耶舍在中寺译《四分律》,其时佛陀跋多罗,在宫寺授禅法。僧肇致书刘遗民、言及长安佛法之盛。

晋安帝义熙五年即弘始十一年(四〇九)什年六十六。在大寺译《中论》四卷。

晋安帝义熙六年即弘始十二年(四一〇)什年六十七。耶舍译《四分律成》六十卷。

晋安帝义熙七年即弘始十三年(四一一)什年六十八。九月八日姚显请译《成实论》。

晋安帝义熙八年即弘始十四年(四一二)什年六十九。九月十五日,译《成实论》讫,共十六卷。(凡什所译经未知译出年月者,均未列入此表。)

晋安帝义熙九年即弘始十五年(四一三)岁在癸丑,什于四月十三日薨于大寺,时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