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顿渐分别之由来
2025年09月15日
(15)顿渐分别之由来
“顿”“渐”之辩,实不始于竺道生也。但生公顿义,孤明独发,大为时流所非议,至为有名,因而知之者多耳。道生以前,渐顿二字亦常见于书卷。如渐备一切智德经,乃西晋竺法护所译。道安十法句义序,有不新故顿至而不惑之语。(全文见下)而僧肇《涅槃无名论》有诘渐、明渐二章。又有“而谓可顿尽,亦所未喻”之句。至若《璎珞本业经》,有文一段,略如下:
尔时敬首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菩萨大方便平等慧照诸法界,为顿等觉,为渐渐觉。(中略)佛言:(中略)佛子,我昔会有一亿八千无垢大士,即坐达法性,原顿觉无二,一切法,一合相,从法会出,各各坐十方界,说《菩萨璎珞大藏》。时坐大乘,见一亿八千世尊名顿觉如来,各坐百宝师子吼座,时无量大众亦坐一处,听等觉如来说《璎珞法藏》。是故无渐觉世尊,唯有顿觉如来。三世诸佛,所说无异,今我亦然。
当时经典著述,不但有“顿”“渐”二字。且中夏僧已生“顿”“渐”之辩,其详情今不得知。但其来源必出于究索《三乘十地》之说。三乘归于一乘,出《法华经》。十地则见于《璎珞本业》及《渐备一切智德经》等诸经。均当世通行之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