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竺道生之著作
生公之著作现已散佚不全,兹列其目于下:
《维摩经义疏》 见《祐录》十五。《东域录》作三卷。按今存之《维摩经注》及《关中疏》,均摘抄生公义疏,惟当未全录。《祐录》曰,关中沙门僧肇始注《维摩》,世咸味玩;及生更发深旨,显畅新异,讲学之匠,咸共宪章云云。按肇公致刘遗民书时,曾附赠其《维摩注》,事在义熙六年。生公之注《维摩》,或更在此年后也。
《妙法莲经疏》上下三卷[1]见《祐录》十五。收入日本《续藏经》一辑二编乙,第二十三套第四册中。日本《天台章疏录》,《东域录》,均著录。又名《略疏》。
《泥洹经义疏》 见《祐录》十五。此应为六卷本之疏。查《涅槃经集解》中,录有道生之言。则生公另有大本之注疏。
《小品经义疏》 见《祐录》十五。
《善不受报义》 见《祐录》十五,参看《僧传》。
《顿悟成佛义》 同上。此二义生公似各曾为文发挥其义。
《二谛论》 见《僧传》本传。
《佛性当有论》 同上。
《法身无色论》 同上。
《佛无净土论》 同上。
《应有缘论》 同上。
《释八住初心欲取泥洹义》
《辩佛性义》 上二均见《祐录》所载之陆澄《法论目录》第二帙《觉性集》中。《佛性义》并有注曰:“竺道生;王问,竺答。”按之上文,王系王谧,字稚远。《内典录》载《法论目录》,直作“王稚远问”。
《竺道生答王(休元)问一首》 生公答王弘问顿悟义。现存《广弘明集》中。
《十四科元赞记》 《宋史志》著录。(日本《智证请来目录·东域录》均作“《十四科义》一本”。)
又《陆澄目录》第九帙,《慧藏集》中有下列诸项:
《问竺道生诸道人佛义》,范伯伦。
《众僧述范问》。
《范重问道生》往反三首。
《傅季友答范伯伦书》。
上四项似一时往反之辩答。傅季友死于元嘉三年,则诸书之作在此前。既称问佛义,或即辩佛性之理也。
又同《目录》第六帙《教门集》有下列一条:
《与竺道生书》,刘遣民。
此书既不存,不知论何事,亦不知生公有答书否。但竺道生曾自长安携肇之《般若无知论》示遗民,则二人甚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