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佛玄之兴盛

(二)佛玄之兴盛

支谶之说与老庄之学接近。及魏晋间,玄风大盛,佛学亦随之兴盛。而当时僧人之人格,最能合乎逍遥之理想,故为一般士大夫所仰慕。僧人居山林,不受礼法之束缚,不必讲君臣之关系,故名僧与名士常甚相投,《般若》与《老》、《庄》又可互相发挥。西晋士大夫与僧人之交游与汉代大不相同,盖因乱世如麻,出家者日多,且此等出家者之中又多有研究老庄者,两晋之佛学一变为上层阶级之佛玄也(当然其时民间仍有佛道流行)。西晋有僧支孝龙者,以风姿见重于时,与名士阮瞻、庾凯并结知音之友,世人呼为“八达”。东晋初有僧支遁雅尚老庄,风好玄同,说《逍遥游》新义,为世所重,与王、谢大家时相往还。而有孙绰以七道人与七贤士相比拟,作《道贤论》(见《弘明集》卷三)。名士释子共入一流,世风之变,可知矣。时《般若经》之译最多,有支谶之《道行》,支谦再译之《明度无极》,有竺叔兰之《放光》,竺法护之《光赞》等等,均行于世。而奉《般若经》又可分为二期:一为道安时代之般若学;二为鸠摩罗什时代之般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