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序
内容提要
语料来源
第1章 绪 论
1.1 析取词及其作用
1.2 析取关系的界定
1.3 相关文献的简要综述
1.3.1 逻辑学界的相关研究
1.3.2 语言学界的相关研究
1.3.3 语言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
1.4 研究问题
1.5 章节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析取关系作为重要的语义功能范畴
2.2 语言世界观与逻辑文化观
2.2.1 语言世界观简述
2.2.2 逻辑文化观简述
2.2.3 语言世界观与逻辑文化观的融通
2.3 从语言与逻辑到自然语言逻辑
2.3.1 语言与逻辑的关系
2.3.2 自然语言逻辑
2.4 逻辑真值及其对自然语言意义的揭示
2.4.1 真值的符合论判断与析取支的相容性
2.4.2 命题真值对自然语言意义的刻画
2.5 命题联结词、关联词语与析取关系标记
2.6 小结
第3章 语料库的建设与检索
3.1 对比语言材料的类型
3.2 英汉双向平行语料库建设
3.2.1 优先建库的缘由
3.2.2 语料来源
3.2.3 语料库容
3.2.4 建库工具
3.2.5 对齐层面
3.3 析取关系英汉平行句对库建设
3.3.1 语例辨认的起点
3.3.2 语例采集和讨论的起始语种
3.3.3 识别程序
3.3.4 建库工具
3.3.5 切分对齐的原则
3.3.6 标注维度
3.3.7 语料库容
3.4 语料库检索及扩展检索
3.5 小结
第4章 语料考察(上)——析取关系的概念基础与析取支的相容性
4.1 析取关系的概念基础:非现实性、可能性,还是不确定性?
4.1.1 从汉语中的“或者”谈起
4.1.2 非现实性
4.1.3 可能性
4.1.4 不确定性
4.2 析取支的相容性
4.2.1 不相容析取关系标记:以“要么……要么……”为例
4.2.2 析取支相容性的真值符合论判断
4.2.3 我们的初步认识
4.3 小结
第5章 语料考察(中)——汉语析取关系标记显性存在时的英汉对译情况
5.1 “或”“or”对译
5.1.1 “或”能否引导第一个析取支?
5.1.2 “或”能否用于疑问句、否定句和无条件句?
5.1.3 “还是”能否用于陈述句?
5.1.4 “或”表示措辞更新
5.2 “或”“则”转换
5.2.1 “或”“则”转换的逻辑基础
5.2.2 “不是……就是……”
5.2.3 “不然”“要不”“要不然”
5.2.4 蕴涵关系与析取关系
5.3 “或”“与”转换
5.3.1 汉“或”英“与”
5.3.2 英“或”汉“与”
5.4 “或”“有”转换
5.4.1 两类语言事实
5.4.2 交替性选择与析取关系
5.4.3 “或”“有”转换的理据探源
5.5 小结
第6章 语料考察(下)——汉语析取关系标记隐性存在时的英汉对译情况
6.1 平行并置
6.1.1 词语并置
6.1.2 平行结构
6.1.3 平行并置与析取关系
6.2 否定并置
6.2.1 单否并置
6.2.2 双否并置
6.2.3 多否并置
6.2.4 否定并置与析取关系
6.3 正反并置
6.3.1 正反并置的结构类型
6.3.2 正反并置的意义类型
6.3.3 正反并置项的构成形式
6.3.4 正反并置与析取关系
6.4 数字并置
6.4.1 约量、概数与析取关系
6.4.2 数量并置的结构类型
6.4.3 关于数字不相邻和数字倒连
6.4.4 非数字并置表示约量
6.5 其他情形
6.5.1 层级序列
6.5.2 类属扩展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的研究发现
7.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7.3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汉语中包含“或”类析取关系标记的语例
附录2 包含“不然”“要不”“要不然”的原创汉语语例
附录3 汉语文本中正反并置的语例
附录4 汉语文本中数字并置表示约量的语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