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问题

1.4 研究问题

如上一节所述,目前国内外逻辑学界对析取关系的语言表达问题的研究似乎未能体现实际语言运用的丰富性。而语言学界则往往将析取关系置于并列结构、选择复句或小句连接等名目下与“and”“but”等并列连词合并讨论,很少将析取关系分离出来进行专题研究,因而往往显得零星而不系统。从对比角度探讨英汉析取关系表达法的研究也不够丰富,所依赖的语料在研究设计上也常常存在缺陷。析取支之间的相容性问题、汉语中析取关系与蕴涵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值得深入探讨。如本书书名所示,本研究致力于以英汉平行语料为基础对英汉语的析取关系表达法进行对比分析,因此我们在探讨之初设定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1)在实际的英汉双向平行语料库中,析取关系在英汉语中是如何得以表达的?具体而言,本研究希望利用英汉双向平行语料库穷尽性地分类考察:a)析取关系在英汉语中有哪些表达方式?b)这些表达方式所编码的语义类型有哪些?c)各表达方式之间,语内比例是怎样的?d)析取关系的表达方式在对译过程中的语际对应情况是怎样的?

(2)英汉析取关系的常见标记“or”“或者”是否如诸多学者(van Dijk,1977:63;Longacre,1983:91;Langacker,2009:355)所言一般默认解读为不相容?如果不相容的解读是自然语言默认的,那么该如何理解它与命题逻辑中的析取默认相容之间的差异?

(3)“不p就q”或者“不是p就是q”是否如赵元任(2002:799)所说确实是汉语中最常用的析取关系表达法?换言之,汉语中析取命题是否更多地通过蕴涵命题来表达,并且与否定紧密关联?进而可以探讨的是:析取与否定、蕴涵的互动(转换或共现)在英汉语中是如何体现的?

严格地讲,以上三个研究问题实际上是三组研究问题。从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第一个研究问题实际上是描述-归纳性的,强调从实际语料中去发现、归类并探讨,而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则是假设-验证性的,希望借助真实语料的穷尽性考察,对学界已有的两个论断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