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就理论意义而言,本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或许能体现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本研究把析取关系确立为人类语言中重要的语义功能范畴,作为一个例证展示了形式逻辑在语言对比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有助于在语言对比研究中开启从命题逻辑中提炼共同的语义功能范畴的新视角。
第二,本研究建设并利用了双向翻译对等语料库,有效提高了语料反映语言事实的可靠程度。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点:采用翻译对等语料而非可比语料,可以尽可能保持表达内容的对等性;双向而非单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用翻译文本代替原创文本的不足;采用名作名译,可以提高译文在目标语文本中的代表性,尽量减少翻译腔的影响;扩展检索时采用一文多译,可以有效减少译者风格的影响,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译文的多样性,采集到较少受原文形式束缚的翻译实例。举例来说,借助真实的语料和穷尽性的考察,我们挖掘并初步探讨了“或”“有”转换的相关语言现象,即汉语中的“有的”“有时候”“一会儿”等表达可以转换为英语中的析取关系。这也许可以算得上陆俭明(2013:5)所说的有价值的语言事实,因为从“或”“有”转换的语言事实可以进而窥探汉语析取关系表达法的有关特质。又如,借助自建的析取关系句对库,我们也找到了汉语中“或”类析取关系标记确实用于否定句、无条件句,“还是”用于陈述句的实例。
第三,本研究可以检验语言类型学的相关概括是否符合本研究语料呈现的实际情形。语言类型学研究“为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对比分析框架”(许余龙,2010b:1),但是对具体语言的研究往往不够详尽,需要对比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支持和充实,或修正,或否证。Mauri(2008a:177)在考察了印欧多种语言之后曾提出一个关于析取关系的蕴涵共性,即“在析取关系表达中,若没有借助关系标记编码,则必定存在某些非现实标记”(absence of a connective coding alternative→presence of some irrealis marker)。对照我们在第6章中对各类并置现象的语料考察,我们认为,并置是汉语中表达析取关系的重要手段,而并置并不借助析取关系标记,并置也很难说是非现实标记(irrealis marker)。如此说来,Mauri(2008a)提出的这一蕴涵共性是有缺陷的,至少可以说非现实标记的说法过于宽泛,不足以概括汉语中的相关语言事实。我们的研究对Mauri(2008a)提出的蕴涵共性的否证再一次证明,语言对比的成果可以引发更深层次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最终使我们对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即语言共性)有更深刻的了解(许余龙,2010b:4)。
从实用价值角度来说,本研究对析取关系句对的各种情形的分类描写,对英汉语学习及其互译实践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正如Dixon(2005:xv)在《英语语义语法》一书的前言中所说的,“形式的”理论给语言套上了紧身衣,像时装一样不断更替,而基于类型学框架的语言描写能更真实地反映语言的自身特点。本书所采取的从析取关系语义到语言表达形式的研究取向,与这一思路相吻合,有助于揭示所对比语言的真实面貌。另外,本研究基于翻译对等的实际语料对英汉语析取关系表达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有助于帮助语言学习者了解英汉语言各自的析取关系表达法特点,从而促进自身的语言学习,提高学习者的英汉语水平。本研究对英汉互译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至少能在必要时为挣脱语言形式的束缚提供一定的依据,更灵活更地道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例如,在6.5.1小节中,我们曾归纳了当汉语中表达与层级序列有关的意义时,英译时有可能可以借助析取关系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