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是高职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2025年08月10日
四、教师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是高职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承方面,还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态度、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对学生进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人文的隐性教育。[3]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大格局,并建立相应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特别是要针对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不可能像本科生那样进行系统的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与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化要求,充分调动、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学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与消化。至于如何渗透,关键要看专业课教师的人文底蕴与方法技巧。王义遒指出:“把人文精神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我特意用了‘渗透’这个词,这表明人文精神不是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去,而是与专业内容融合在一起,浸润在专业知识中的。”[4]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人文教育,包括对他们进行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等高职教育教学观的教育。当然,引进与培养一定数量的专职人文教师首先是必需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理念,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统一,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有机结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使命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