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爱心文化教育的特点

(二)学院爱心文化教育的特点

1.结合专业性,营造爱心教育氛围

为了提高爱心文化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参与爱心文化活动中既能学习专业知识,又能培养人文精神,学院在开展爱心文化建设中,一方面注重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如护理、康复、美容、口腔、营养等专业的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进社区、敬老院、福利院、学校、建筑工地、工厂、农村等地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康复按摩、美容保健、调研等活动;另一方面实行爱心文化活动导师制,同时让爱心文化活动参与专业建设,提升爱心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比如,在康复专业建设中,康复专业所建立的康复实训基地也是学生开展爱心文化活动的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基地服务时,老师会给学生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这样,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意识。

2.突出实践性,拓展爱心活动空间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为大学生创新和服务社会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学院的爱心文化教育十分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如护理学院的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先后与宁波市10多个社区、敬老院、学校等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去实践基地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义诊活动,为民众送上“健康套餐”服务。又如护理学院的临终关怀小组,每周六到李惠利医院以义工的形式为临终病人服务,在实践服务活动中培养仁爱精神,升华对专业的认识和生命内涵的理解。大三学生已经进行临床实习,通过党小组的形式,利用周末在实习地组织开展爱心义诊、康复保健等服务活动,将爱心实践活动延伸到实习领域。

3.注重服务性,塑造学生爱心品格

学院培养的学生以后从事的是服务病人的职业,因此学院尤其重视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从大一开始,通过新生入学始业教育、爱心文化艺术节、青年志愿者活动、爱心党团日活动等接受爱的教育,树立爱心服务意识,爱心服务理念渗透在与社会时事主题紧密结合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如党的十七大、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宁波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宁波改革开放30周年等,学院都开展了相应的爱心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与医学、健康卫生相关的节日开展爱心服务活动。如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世界卫生日、世界地球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世界红十字日、国际护士节、世界哮喘日、全国助残日、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眼日、国际禁毒日,国际爱牙日、国际聋人节、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视觉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保健日、国际盲人节、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世界残疾人日等节日期间,在校园内外进行广泛的专题健康知识宣传、现场咨询、专题健康知识展、康复治疗服务、血压测量、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此外,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中秋节等节假日中,也会结合主题开展爱心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