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打造职业特色的实现形式
高职教育要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了学生就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与企业文化的沟通互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分属不同领域,两者在内容、特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从熟悉的校园来到陌生的企业,对企业文化产生种种不适应,其中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工作节奏、人际关系方面,在工作初期不适应或不太适应的分别占到60%、43%、62%、56%。[2]调查也显示,高职在校生对企业文化普遍缺少了解,如在校生有63%对什么是企业没有清晰的认识,有85%对胜任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不清楚”或“不很清楚”。因此,为了缩短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社会(企业、岗位)适应性,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文化互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并树立起对于特定行业和特定岗位的价值认同。调查表明,有91%的高职毕业生和100%的企业认为,增强在校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将有助于就业。所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行互动对接,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作为不同的群体文化,分属不同领域。尽管两者之间有着较大差异,但其在基本形态、形成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互动融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首先,两者在基本形态上具有同构性。从校企文化的基本形态看,两者均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又是各自文化的核心内容,均以对人的关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3]两者在终极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为校企文化互动融通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其次,两者在形成与发展上具有相融性。文化在本质上都是开放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亦不例外。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个不断吸收其他文化且与之相融共进的过程。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吸收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其他社会文化,如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娱乐文化、管理文化等等。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也要受到其他社会文化包括校园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和校办企业,其本身就是由高校衍生而出,深深打着校园文化的烙印。再次,两者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对接性。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也需要高素质人才。因此,从人才培养上看,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和依赖关系。为了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适应性,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必须提前介入,包括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以期形成企业所需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而且可以与企业文化进行互动融通。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职业教育”特点,围绕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要求,加强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融通,这是高职院校打造具有“职业性”特色校园文化的实现形式。
【注释】
[1]余祖光,李术蕊.职业院校文化发展的新动向[J].教育与职业,2005(12):4-7.
[2]马昀,杨林.高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06(1):55-56.
[3]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3):34-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