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特性

第一节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特性

我国高职教育自1980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首批职业大学以来,虽说已有数十年历程,但大规模兴办是10多年前的事情,而且大多数均是新建院校或由中专升格、合并而成。在建校初期,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学校规模扩张和校园基本建设,无暇过多顾及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总体而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既缺基础,也缺经验,基本上是沿袭中专做法或套用普通高校的经验,缺乏高职院校自身特色。

高职教育姓“高”名“职”,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国家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也由此驶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已成高职院校发展的普遍共识。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校园文化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潜在性、暗示性和渗透性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围绕这些导向,正视高职办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并将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所需的人文素养等“职业性”素质,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

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别于普通高校,职业性是其应凸显的首要特性。基于此,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在“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凸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色,要“贴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贴近岗位,凸显实践性和职业性;贴近企业,产学结合、校企互动”[1],努力建设具有自身“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