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爱心文化教育的效果影响

(一)学院爱心文化教育的效果影响

1.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

学院开展爱心文化教育后,校园爱心文化氛围浓厚,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2005年,学院接受浙江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人文礼仪方面的出色表现给专家留下深刻印象。2008年三次全省专业评估中专家反响良好,认为学院学生“有爱心、素质好”。

许多参与其中的同学认为,“参加爱心活动是我大学中最难忘怀的经历”,“参加爱心活动是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教育”。也有刚入学的一位大一新生表示:“当我看到学姐们投身抗震救灾护理工作、爱心病房充满温馨的照片时,我为自己选择了护理专业而感到骄傲,我一定会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与,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在丰富多彩的主体实践活动中,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以及人格的独立与完善,即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据了解,参与过爱心活动的学生在临床实习中都得到带教老师的好评和认可。在2008级学生招聘50名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成员过程中,每个班级80%左右的学生报名参加。爱心活动的影响力已经蔓延至整个校园。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得知在汶川地震中受伤的部分伤员要来宁波治疗,而宁波市医院紧缺护理人员,学院组织招募救灾医护志愿服务队队员的报名现场,热情高涨,气氛感人。尤其是2008届毕业生通过电话报名后,立即从全省各地实习单位返校加入救灾医护志愿服务队,在接受培训后立即奔赴指定的六家医院,投入到紧张、繁忙的救治护理工作中。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对灾区伤员进行一对一的生活护理、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并配合医生做好检查及手术前后各项护理。他们为伤员洗头、定时翻身、喂饭等,陪伤员聊天,给伤员读书、读报,自己掏钱给伤员过生日,端午节为伤员们买粽子。他们不怕脏累、不畏艰苦、不计得失,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自己的爱心、细心、责任心去护理和关爱每一位来自灾区的伤员,体现了“白衣天使”应有的敬业奉献精神,感动了爱心病房里所有的伤员。

2.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

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学生。近年来学院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四年均在97%以上。特别是2008年在宁波市卫生局直属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中,学院共有139名同学入围,占比56.71%。最后面试合格进入体检的97名考生中,学院学生占60名,占比高达62%。

目前,学院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系统积极发挥作用,不少人还成为医疗卫生系统的业务骨干,为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力量。学院培养的首届护士生15人,毕业后前往新疆、西藏,志愿建设祖国西北,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保家卫国;学院1998届毕业生汪儿被授予甬城首批“十佳模范护士”称号;学院1978届毕业生、余姚人民医院护士长裘秀菊由于工作出色和表现突出而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等等。在全国人民共同抗击2003年那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之时,学院的学生也纷纷挺身而出,投入一线工作。学院2002届毕业生黄淑媛,被分配在宁波市第二医院,主动申请进入“非典”隔离病房工作,奉献她的爱心和服务。与她一同进入病房的还有目前任宁波第二医院ICU护士长、宁波市十佳模范护士、学院毕业生王春英。当时担任“非典”隔离病房护士长的她,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要起床,做好物资准备;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戴上36层口罩和3副乳胶手套,克服恶心、想呕、头晕、浑身无力、胸闷等感觉,长时间坚持在病房,指挥协调,护理操作,心理护理。手指、手臂被消毒液泡白了、脱皮了,喉咙肿痛、声音嘶哑,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忠实地履行着一名医护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靠她雷厉风行,坚决果断的工作作风,扎实的护理管理知识和心理护理知识,整个团队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勤奋工作、终于不负所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王春英还为此荣获省、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3.爱心教育成效显著,影响广泛

多年来,学院开展的爱心文化活动成效显著,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学院开展的各类爱心服务活动尤其是“爱心天使进社区”活动深受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社区居民纷纷致信感谢爱心天使为他们提供的各项服务。其中东裕社区的某一居民来信说道:“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为我们测血压、推拿按摩,表现热心,业务水平高,服务很周到,让我们感受到大学生的爱心。”学府苑某一居民在来信中说道:“感谢你们为我们宣传夏季高温天气的健康保健措施,为我们提供按摩服务,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得以放松身心,白衣天使的力量是伟大的。”安丰社区居委会在致学院的感谢信中说道:“贵校的志愿者们,顶着烈日不辞辛苦为社区青少年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手把手教会社区孩子做按摩保健,为社区打扫卫生,为社区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出了贡献”。

各级媒体包括《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现代金报》、宁波电视台、宁波电台、新华网、新浪网、浙江在线、宁波网、宁波教育党建网、宁波青年网、宁波学联网等多次报道了学院在爱心文化建设中的系列爱心故事。尤其是救灾医护志愿服务队的先进事迹,先后受到宁波电视台、宁波电台、《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现代金报》、宁波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宁波市卫生局和各医院也纷纷送来致学院的感谢信,宁波市第二医院赠予学院“向参加抗震救灾的护理志愿者致敬”的牌匾。在抗震救灾中,学院的志愿者们在实际行动中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此外,学院先后获得“爱心校园”、宁波市艺术教育“晨风奖”等光荣称号。在爱心志愿服务方面更是获奖无数:2006年,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浙江省志愿者活动先进评比中获省先进集体,江东“医疗卫生服务大篷车”分队获浙江省优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2007年,学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小分队获浙江省重点团队,海曙区江厦、古楼街道实践服务队获浙江省优秀团队,镇海蛟川街道社会实践基地获浙江省优秀社会实践基地;2008年,学院“走进明星”社会实践走访小分队获浙江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学院“宁波市江东区福明社区社会实践基地”获浙江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基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