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建设仁爱文化成效

实践探索 塑仁心、强仁术、讲奉献、佑健康——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仁爱文化、培育职业精神的理论与实践

(本案例来源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仁爱文化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文化育人是更高境界的育人,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校来说,文化是魂——文化作为大学建设发展的基本形态,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标志是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素质和学校的校园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赞扬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职责。对卫生健康类高职生来说,必须培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对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来说,建设仁爱文化是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必由之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积极探索仁爱文化理论,扎实推进仁爱文化实践,获批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文化品牌示范基地。

一、仁者爱人:仁爱文化的逻辑意蕴

“仁爱”最早由孔子提出,基本定义是“爱人”,目的是倡导人与人之间要有仁爱之心、仁慈之心、仁义之心。

(一)仁爱

“仁”,《说文》载:“仁,亲也。”“爱”,《尔雅》载:“惠,爱也。”“仁爱”,语出《淮南子·修务训》,指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仁是内在本质,爱是外在表现。老子曰“与善仁”。仁是有仁爱之心,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

(二)仁爱的内涵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把“仁”作为最高道德规范,“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源,对我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亲人之爱

“仁”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论语》中对“仁”的经典解释莫过于“爱人”二字。仁者爱人,是仁者最本质的内涵。“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孔子讲的“爱人”不是指特定的群体,而是指爱一切人。

2.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是仁爱精神的具体化。孔子从仁的基本内涵出发,既提出了如何达到仁的境界的内在要求,又阐发了如何实行仁的外在行为原则即忠恕之道。忠是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一种认真、虔诚的态度;恕是对他人的要求,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

3.恻隐之心

孟子提出了人要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见别人的悲伤,自己也会悲伤,以至于不想让别人悲伤;当一个人怜悯别人时,就会变得充满仁爱。

4.仁敏之行

仁爱强调知行合一。“仁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体现“慈悲”和“侠义”,更隐含着“敏感”,即对周围、对他人敏感。“仁者爱人”,就是要求做到敏感,将践行作为仁爱之始。

(三)仁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古典经学、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1]中华传统美德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主要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包含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期待和要求。关于中华传统美德,学者的研究比较多。有学者概括出“中华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有学者认为,“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卢志宁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书中将中华传统美德概括为“仁爱孝悌、勤劳节俭、明礼诚信、安贫乐道、浩然之气”。也有学者表示,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从目前学者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中华传统美德中,仁爱孝悌为首;仁爱孝悌中,仁爱当先。由此可见,仁爱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仁爱文化: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培育职业精神的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的文化具有崇尚道德、感恩社会、关爱自然等共性。仁爱文化,就是把仁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把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把仁作为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

(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一种职业就该具有精神、能力和自觉。对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来说,职业精神既是一种态度,又是对医学事业的信念、信心,并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始终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高度赞扬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对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期待,一经提出便成为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价值追求。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我国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示,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披甲出征,以命相搏”,受到全社会空前关注和一致好评。

(二)仁爱: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文化内核

高职院校文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既是传承创新先进文化的需要,又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对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的150多所卫生健康类高校校训进行大数据分析,本科院校中5所校训中直接含有“仁爱”(包括“仁”“爱”),10所校训中含有“济世”(包括“济生”);高职院校中12所校训中直接含有“仁爱”(包括“仁”“爱”),13所校训中含有“济世”(包括“济生”“济民”)。这启示我们:虽然高职院校文化具有多元性,但是仁爱成为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核。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仁爱特色,以仁爱为统领,融入传统医德中的敬畏生命、贵义贱利、仁善立业等仁爱元素,创建心中记仁爱、行为显仁爱的校园氛围;必须融入卫生健康类领域的文化特色,凝练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质。

1.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呼唤仁爱文化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终极目标,文化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当前,国内卫生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为,培养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强调培养“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的本质是增进健康,目的是延长人的生命,这决定了医学与“仁爱”有着天然或必然的联系。古今中外,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仁”是联结医学和医生的纽带。[2]在内心深处形成仁慈的品质,形成悲天悯人的品格,是医护人员首要、必要的条件。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医学赋予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仁爱是医护人员的职业之魂。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呼唤仁爱文化。卫生健康类高职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卫生健康类工作,堪称“健康使者”。工作特殊性和职业特点决定了要求既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及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又具有博大的爱心和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有机地渗透“仁爱”教育,培养学生以“仁爱、健康、奉献、创新”为主旨的核心素养。

2.仁爱文化是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文化之基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交给学生专业技能(“干粮”),也要交给学生核心能力(“猎枪”),更要交给学生价值观(“指南针”)。[3]如果长期坚守一种仁爱态度,就会形成一种仁爱素养,就会养成一种仁爱品性,这种仁爱品性就会引领学生形成一种创造的、幸福的、诗意的生活方式,就会融入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仁爱文化是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文化之基。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要渗透仁爱教育理念,处处有教育者的思考、留下受教育者的足迹;渗透出平等、关爱的人文气息,彰显文化校园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具有奉献精神、大爱思想、人文情怀、素质素养、阳光心态、健康理念、生命意识、医理背景等特点。净化卫生健康类高职生的心灵,激发其内心深处的美好品质,培养一种积极的高尚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三)塑仁心、强仁术、讲奉献、佑健康: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仁爱文化时代解读

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职责。对卫生健康类高职生来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培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建设仁爱文化是培育卫生健康类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必由之路,塑仁心、强仁术、讲奉献、佑健康是仁爱文化的时代解读。通过对师生调查,最能体现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老师仁爱的五个词是尊重、奉献、宽容、真诚、责任;最能体现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学生仁爱的五个词是助人、真诚、尊重、善良、诚信。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要汲取以仁爱为主要内容的儒家思想精华,融合传统卫生与健康领域职业道德中的仁爱元素,科学提炼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仁爱的时代价值。

1.塑仁心

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曾说过:“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塑仁心就是要“敬佑生命”,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位学生,以仁爱之心开启每位学生的心灵之门,以仁爱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培养学生常怀恻隐之心、善良之心、炽热之心、呵护之心,坚守医乃仁术、人道主义、救死扶伤、医患平等,对待服务对象仁爱宽厚、仁爱慈善,全心全意治病救人的善念,至善基础上自发行为的善举;培养学生用爱对待服务对象,对所有的服务对象一视同仁。

2.强仁术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仁术中,仁是前提,术是关键。强仁术就是说要“救死扶伤”必须掌握精湛、高明的医术。老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学生尽职尽责学习工作;老师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促成学生的成长成才;坚守医乃仁术,秉持“以人为本、选择多样、仁术融合、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培养岗位胜任力强的技术技能型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思想、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岗位、敬畏工作。

3.讲奉献

“奉”意思是“献给”,“献”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奉献就是“恭敬、庄严地交付、呈献”。讲奉献就是“甘于奉献”,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把工作当作分内事,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来完成;培养无私的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忘我工作;培养勤勉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无怨无悔;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甘于奉献、乐于助人。

4.佑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不仅包括拥有健全的心理,而且包括具备社会适应能力。1993年,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明确规定医生的任务,“应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医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病人治病和减轻病人痛苦。”佑健康就是坚持“大爱无疆”,时时做到治病救人,处处彰显人文关怀;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学会欣赏、乐于分享、善于倾听;忠于职守、服务社会、献身医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4]

三、仁爱健康: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仁爱文化的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近年来,作为浙江省内唯一的一所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传承“仁爱、健康”校训,高举仁爱大旗,建设仁爱文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高素质”岗位胜任力强的技术技能型卫生健康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建设仁爱文化实践

2010年以来,学院提出以仁爱文化作为学院主导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仁爱成为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

1.以提炼校训为契机,凝练仁爱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核心,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意志,凝聚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凝聚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导向的大学精神,是学校特有的气质、品位和追求的集中体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延保指出:“一所学校是一部历史,沉积了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学院凝练仁爱精神文化,把仁爱精神融入师生的血液和灵魂,内化为师生自觉的精神追求,使之成为全院共同追求的学校精神,形成师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从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师生的思想方法、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

1)凝练以校训为核心内容的仁爱精神文化

以确定校训为源头,以制定章程和召开学院党代会为契机,不断完善学院仁爱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学院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提炼校训,积极培育具有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特色的学院精神文化。提炼校训的过程,也是激励师生坚持学院未来发展方向,引领师生为实现学院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2013年,学院根据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校训具有厚德、博学、敬业、自信、技高、济世等特点,提炼出了“仁爱、健康”的校训。目前,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以人为本、选择多样、仁术融合、人人出彩。

2)研究具有校本特色的仁爱精神之时代解读

学院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虽几易校名、几易校址,但仁心仁术的办学思想和价值追求始终如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学院科学发展。学院赋予仁爱精神时代内涵和价值要求,培育以“仁爱、健康”校训为内核的学院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2016年,开展仁爱文化大讨论、开展仁爱文化调查,研究具有校本特色的仁爱时代解读。分别调查分析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仁爱精神解读。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院共同追求的仁爱精神:尊重、真诚、责任、奉献、宽容、关怀。

2.以制定制度为引领,健全仁爱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学院根据学院章程,积极探索并建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且具有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1)出台彰显仁爱精神的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制度建设的水平充分反映学院的品位和价值取向。学院制定《“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建设规划》等,提出建设仁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高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出台《加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实施意见》《师德规范》《红十字会“仁爱基金”管理使用办法》《“仁爱之星”评比办法》《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加快仁爱文化制度建设,引领仁爱文化发展,构建体现大学精神、展现办学历史、融入行业特征、彰显校本特色的学院文化。

2)固化展现仁爱元素的节庆文化

学院固化各类文化活动、庆典等,规范重要典礼、大型活动的流程。“护士节加冕仪式”,通过组织同学们庄严宣誓,激励同学们呵护人类的生命健康。“仁爱文化节”把专业特色与仁爱文化相结合,“技能文化节”号召学生把学院专业特色与仁爱文化相结合。学院2019年通过《教师誓言》,通过每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实施新入职教师宣誓和师德承诺制度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敬业爱生的良好教风。

3.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提升仁爱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学院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实践可以使文化体现在师生一言一行中,内化到师生生命中。学院打造行为文化校园文化品牌,对学生进行“仁爱、健康”教育,仁爱文化成为品质校园建设的主旋律。

1)开展专业志愿服务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中助人为乐、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等激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仁爱思想相融相通。专业志愿服务依托学院卫生健康类专业优势,把志愿服务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学院培育了“爱心天使”“青春健康”“健康阳光”“健康家园”专业志愿服务4个以仁爱主打的校级校园文化品牌,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2016年,整合2012年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家园”为“宁卫号”健康专列志愿服务项目,作为学院专业化志愿服务建设的新的里程碑,使学生在为社会奉献中获得成长、在为他人服务中提升自己、在专业教学实践中提升服务技能。

2)开展仁爱文化教育

学院把仁爱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基本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分为品悟人生、知性人生和卓越人生三大板块,其中知性人生设置“仁爱:让生命更高贵”等专题。通过组织编写《健康人文》等教材,开发仁爱校本课程。通过“生命起源”“生命关怀”等模块设计,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人类的人文情怀;通过开展“生命、感恩、责任、励志”“寻找医学世界精神领袖”等主题教育,启迪学生思考生命、关怀生命。学院创设以“仁爱·健康·人文”为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品牌讲座——“华美讲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董平等10多位专家讲授《从王阳明那里学习如何做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爱和知识呵护患者》等。

4.以特色景观为核心,建设仁爱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以最外显的方式映射着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学习生活的总体环境,是学院文化建设的基础。学院建设物质文化,融实用性、育人性为一体,呈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之美,使师生自然感悟到一种理念、一种特质和一种精神。

1)建设仁爱文化景观

学院建设校训文化柱、校训石碑,以校训命名为“仁爱路”“健康路”,其余道路以近百年办学历史中的学校名称进行命名,建设“华美寻幽、池畔访竹、仁桥问鱼、学府探翠、康河阅柳”等校园五大景点导引牌,将仁爱文化体现在学院角角落落。

2)建设品质校园景观

营造内涵丰富、优美宜人的校园景观,筹建人体生命科学馆、文化长廊等,进一步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展现文化底蕴,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二)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建设仁爱文化成效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文化育人载体,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育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的“大熔炉”“大摇篮”。“传承仁爱文化,铸就育人品牌”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文化育人示范载体。“宁卫号”健康专列志愿服务项目获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成果奖,“青春健康”入选全国文化素质教育(校园文化育人类)优秀案例,“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获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项目奖、全省高校教书育人典型案例、“宁波市志愿服务20周年突出贡献奖”(宁波唯一获此殊荣高校),“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志愿服务项目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1.师生把仁爱文化内化于心,认同仁爱逐步提升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十分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爱已经成为学院师生共同的文化基因,传承仁爱文化始终是学院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面向全院4500名师生开展的调查显示,建设仁爱文化,使师生对建设仁爱文化高度认同。关于“您对我院校训知晓情况”的调查,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知晓分布分别为80%、15%、5%,这表明,通过学院教育,仁爱文化深入师生内心。关于“您认为自己的仁爱思想主要受哪方面影响”的调查,认为“家庭熏陶教育”“社会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人性本善”分别占到15%、10%、60%、15%,这表明学院在仁爱文化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关于最有效的仁爱教育方式的调查,80%的师生认为“言传身教”。关于“‘仁爱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追求和向往的品德”的调查,“积极弘扬并做到”占80%。关于“您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吗?”的调查,“经常关心、帮助他人”占90%;对帮助他人的原因,95%的师生表示“无私,不需回报”;85%的师生表示“很乐意当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对学院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优秀校友,92%的师生表示“以他们为荣,向他们学习”。

2.师生把仁爱文化外化于行,践行仁爱蔚然成风

通过弘扬仁爱精神、完善仁爱制度、开展仁爱活动、建设仁爱校园,仁爱理念深入师生内心、体现在师生言行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建设“仁爱文化”,让“仁爱文化”成为培育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职业的“熔炉”和“摇篮”。老师努力做师德高尚、医德高尚的人,教学合格、学生满意的人,有责任感、敢担当的人,每年为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捐款。学生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明显增强,自愿献血者日益增多。以仁爱文化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搭建了学生思政教育平台,使学生在为社会奉献中获得成长、在为他人服务中提升自己、在专业教学实践中提升服务技能,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赢。仁爱精神作为中国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5]建设仁爱文化,涵育了学生独特气质,搭建了学生成长平台,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髓,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途径和载体。

仁爱文化建设滋养了师生心灵、涵育了师生品行、引领了社会风尚,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建院以来,学院累计为卫生健康领域培养了4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深受社会好评,涌现出进入中国好人榜的郑秀丽、被人民网等30多家媒体赞为“美小护”的吕瑞花、26岁生日当天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字捐献器官的校友周洪铄、浙江省第6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安旭、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获得者陈亚萍,以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程嘉斌、全国抗疫先进个人阮列敏。仁爱文化育人成效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健康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聚焦。

附件1 全国卫生健康类高校校训汇总

本科高校

高职院校

续表

附件2 走上华美讲堂的专家学者及题词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董平:华美讲堂展示华美人生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孙书文:仁爱健康,华夏更美

浙江省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瑞芳:仁爱、健康

中央电视台国家一级演员章金莱:弘扬西游文化,传承猴王精神

里约奥运会冠军石智勇:仁爱于心,健康于行

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姜小鹰:传承历史,再创佳绩

“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华美涵仁爱,学府育桃李

周恩来的最后一任秘书纪东: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做一个记录者

第42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文珍:九十三载辉煌历史结硕果,跨世纪桃李满天下

全国道德模范陈淑芳:祝师生们学习一辈子,快乐一辈子

全国“最美志愿者”周秀芳:伸出你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恩你!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叶兆言:有教无类

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辉:护理是生命的守护、是爱的修行;技术是舟、情感是桨;爱人如己;不是行护而是心护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阮列敏:学习抗疫精神,维护职业荣光

全国劳动模范王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全国先进工作者陈淑芳: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

全国先进工作者戴世勋: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

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肖纯柏: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使命

附件3 2011年以来媒体报道师生践行仁爱文化新闻目录

2011年媒体报道

1.《现代金报》 本报率先报道的余耿学成感动宁波高校十大人物

2.《鄞州日报》  “90后”女孩爱心陪伴危重病人

3.《鄞州日报》 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专业护理

4.鄞州广播电视台 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爱心套餐暖人心

5.《宁波日报》 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爱心套餐”暖人心

6.《东南商报》  “爱心套餐”温暖贫困学子

7.《鄞州日报》 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爱心套餐”暖人心

8.《宁波日报》  “爱心套餐”可育人

9.《宁波晚报》 为敬老院老人零距离服务

10.《东南商报》 甬城社区掀起慈孝报名热

11.宁波电视台 征集慈孝故事:关怀生命的“爱心天使”

12.《东南商报》 十大优秀倡导员引领慈孝新风

13.《宁波日报》 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大学生在行动

14.《鄞州日报》  “爱心天使”让生命走得温暖

15.《东南商报》 慈孝回访之旅感动慈孝倡导员

16.宁波人民广播电台 陈君艳同学寻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时代偶像洪战辉

17.宁波人民广播电台 《金色年华》直播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爱心天使”

18.《宁波日报》 天使的微笑照亮灰暗生命

19.《宁波日报》 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评出“赡养哥”姜旭东当选

20.《鄞州日报》 敬老院里十六载床头照片寄思念

21.《现代护理报》  “关爱空巢老人”项目入围鄞州区首届公益创投大赛

2012年媒体报道

1.《宁波晚报》 爱心围巾送给百岁老人

2.《现代金报》 收到围巾,105岁的老奶奶笑

3.《东南商报》 我市各学校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人物

4.中国宁波网 江北建立“慈孝超市”居家保健志愿服务基地

5.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宁波江北:“孝心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启

6.《宁波晚报》 江北区建起首批8个“慈孝超市”

7.《现代金报》  “3+X”模式满足老人个性需求

8.《东南商报》 江北首批“慈孝超市”陆续开张

9.《浙江日报》 宁波江北:开设“慈孝超市”

10.《健康报》 宁波打造“慈孝超市

11.《宁波日报》 病房里一抹亮丽的橙色

12.《东南商报》 宁波市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出炉

13.《东南商报》 宁波一大学生杭州急救昏倒病人

14.中国教育新闻网 宁波卫生职技学院合作打造浙江首家“慈孝超市”

15.《现代金报》 结“对子”抗“癌魔”

16.《宁波日报》  “阿姨,您一定能战胜癌症!”

17.人民网 连闯红灯救人希望交警亮“绿灯”

18.《现代金报》 伤者已清醒,很想见到好心人

19.《东南商报》 医生路遇车祸,现场施救又送伤者去医院

20.《现代金报》 继四位最美姑娘后,宁波街头又现最美口腔医生

21.《宁波日报》 网友赞其“最美医生”

22.《宁波晚报》 她终于见到了救命恩人

23.《都市快报》 @鄞州交警:能将我闯红灯记录抹去吗?

24.《东南商报》 好人谢静忠到医院看望伤者

25.中国广播网 宁波牙医路遇车祸勇救伤员被誉“最美牙医”

26.《中国教育报》 宁波卫生职院教师谢静忠勇救车祸受伤女子

27.新华网 宁波“最美牙医”路见伤者施援手诠释医者仁心

28.人民网 宁波街头又现“最美”这次是名口腔医生

29.《光明日报》 谢静忠:宁波“最美医生”

30.中广网 宁波“最美牙医”勇救伤者本能背后是德育的必然

31.《京华日报》 宁波一牙医援手街头伤者

32.中国宁波网 “最美教师”和“最美学生”演绎大爱故事

33.《东南商报》  “最美男教师”传递冬日温暖

34.宁广早新闻 最美师生演绎最美故事

2013年媒体报道

1.《中国教育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社区“健康家园”志愿服务平台

2.《中国教育报》 到社区用所学服务他人

3.《东南商报》 妈妈知道公益平台进社区服务

4.《宁波日报》 用爱心叩响无声世界

5.《浙江教育报》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义务帮助孩子康复训练

6.《宁波日报》 让世界更“动听”

7.《现代金报》 言语康复志愿者为听力受损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8.《宁波日报》 爱心在健康服务中传递

9.《东南商报》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怀揣专业技能和满满爱心

10.《宁波日报》 记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谢静忠

11.《宁波晚报》 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听障儿童康复训练

12.中国宁波网 宁波有群爱心志愿者义务帮助言语障碍患者康复

13.《浙江教育报》 言听康复协会帮助孩子进行恢复训练

14.《宁波日报》 帮助聋儿迈向有声世界

2014年媒体报道

1.《浙江日报》 志愿服务爱撒无声

2.浙江电视台 浙江电视台采访报道我校“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志愿服务

3.《宁波晚报》 贴心杨妈

4.《宁波晚报》 图说:孝心助老志愿服务队服务社区

5.《东南商报》  “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志愿服务队助听障儿童康复训练

6.《东南商报》 孝心助老

7.《东南商报》 独居的王爷爷有了自己的“孙女”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志愿服务让“空巢”变“暖巢”

8.中国宁波网 青少年“雷锋”活跃在宁波 “爱撒无声”传递有声的爱

9.《鄞州日报》爱心在传递和“星星的孩子”一起游戏

10.《鄞州日报》 为爱心公益奔波

2015年媒体报道

1.《东南商报》 让生命和爱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宁波卫生学院毕业生周洪铄26岁生日当天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字

2.《浙江教育报》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承办鄞州区首届成人礼献血活动

3.《现代金报》 宁波举行首届成人礼无偿献血活动

4.《鄞州日报》 唱响青春担当责任我区举行无偿献血“五四成人礼”活动

5.人民网 宁波市举行首届成人礼无偿献血活动

6.新浪浙江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市首届成人礼献血活动

7.《宁波日报》 首届成人礼无偿献血活动举行

8.《东南商报》 唤醒无声的世界

9.浙江电视台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和言听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助力社区残疾人士和弱智儿童

10.人民网 宁波女大学生成功抢救列车上一心脏骤停乘客

11.《钱江晚报》 心跳骤停的女乘客又有了呼吸

12.《浙江教育报》 宁波卫生职院女生获乘客点赞

13.中国新闻网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女大学生吕瑞花列车上救心跳猝停乘客

14.《宁波日报》 准护士:列车上施救心跳骤停乘客

15.《宁波晚报》 宁波女大学生义举让大家纷纷为她点赞

16.《东南商报》 宁波女大学生实施3次心肺复苏救人

17.《现代金报》  “我很开心,自己能救回一条命”

18.《平凉日报》 吕瑞花火车“救人记”

19.《东南商报》 一名临终关怀志愿者的成长史

20.宁波电视台 我校爱撒无声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15年市慈善奖

21.《宁波晚报》  “爱撒无声”志愿服务持续3年帮助70多名听障孩子走进有声世界

22.《鄞州日报》  “爱撒无声”让72名患儿“有声”

2016年媒体报道

1.光明网 郑秀丽入选1月中国好人榜

2.《宁波通讯》 仁爱健康花开校园

3.宁波教育 宁波卫生职院这名女学生一列火车三次连救两乘客

4.甬派客户端 为宁波“美小护”点赞!列车上三次连救两乘客

5.中国蓝新闻 宁波卫生职院美小护了不起一列火车三次连救两乘客

6.《现代金报》 宁波“美小护”坐火车三次救乘客

7.《鄞州日报》 宁波学子旅游归途三度救助乘客

8.《宁波晚报》 旅途中4小时内3次参与救人宁波卫生职院“美小护”王玲超了不起

9.《宁波日报》 宁波卫生职院一名“小护士”坐火车连救两乘客

10.《东南商报》  “美小护”火车上一晚连救两人

11.央广网 医学院学生毕业旅行途中三次救人留下刻骨铭心记忆

12.中国之声 宁波最美“美小护”火车上三次救人

13.《呼和浩特晚报》  “美小护”坐火车三次救乘客

14.人民网 宁波有位王玲超,乐于助人美姑娘

15.百度百科 王玲超

16.浙江在线 坐了一晚上火车救了三次人为这个宁波准护士点赞

17.《宁波日报》  “美小护”的传承之美

18.《慈溪日报》 旅途中一晚上三次参与救人40多家媒体赞其“美小护”

19.《浙江教育报》 宁波卫生职院学生被点赞

20.宁波教育 宁波卫生职院三名学生实习路上急救女孩

21.《现代金报》 实习途中遇见倒地不起的女孩准男护士奔跑500米背其上医院

22.甬派客户端 实习途中路遇倒地女孩,消瘦的宁波男小护背起她狂奔500米

23.《鄞州日报》 宁波三位准护士背病人狂奔500米

24.《宁波晚报》 路遇紧急病患实习男护士背起病人狂奔送医

25.《宁波日报》 近千名学生开展11个志愿服务项目宁波卫生职院启动志愿健康“专列”

26.《鄞州日报》  “宁卫号”健康专列启动

27.宁波教育 宁波卫生职院这个服务队爱撒无声世界

28.《现代金报》 近千名大学生参与健康志愿服务活动

2017年媒体报道

1.《宁波晚报》2016年度“最美宁波人”评选即将截止4位教育系统师生请您来投票

2.宁波教育 卫生职院学子用专业技能和爱心助这群孩子走入有声世界

3.凤凰网 宁波高校“骄子情怀热血青春”爱心献血活动昨日启动

4.中国宁波网 宁波血站发出感谢:谢谢高校大学生无偿献热血

5.甬派客户端 下班路上跪地抢救车祸老人,宁波这位护士好有爱

6.中国宁波网 一晚三度救人宁波实习护士王玲超上榜“中国好人榜”

7.宁波教育 一晚三度救人,宁卫毕业生王玲超上榜“中国好人榜”

8.凤凰网 宁波高校一老师杭州出差途中救人获网友疯狂打call

9.《宁波晚报》 高校老师出差途中救人

10.《现代金报》 宁波高校一老师杭州出差途中救人获网友疯狂打call

11.《鄞州日报》 宁波卫生职院老师出差途中救人

12.《宁波日报》 宁卫院一老师出差途中救人获网友疯狂打call

13.宁波教育 主角是宁波卫生职院毕业生的这段沙画视频 登上了央视,赢得千万次视频点击量

14.鄞响客户端 元旦送温暖,空巢变暖巢

15.《宁波日报》 冬日献爱心空巢变暖巢

2018年媒体报道

1.中国网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卫号”健康专列 助力“健康宁波”建设

2.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聚人气扬正气

3.新华网 浙江宁波:“爱心天使”坚持十载关爱社会送春风

4.《中国教育报》 宁波卫生职院学生寒假开展志愿服务 “爱心天使”传递温暖的力量

5.中国教育报 学生志愿者关爱老党员

6.凤凰网宁波 感动甬城10多万网友的金中梁退休前是教书育人好园丁

7.《人民日报》百家号 感人!宁波老中医金中梁离世十多万网友悼念

8.《宁波日报》 两年前,因啃烧饼加班他成了“网红”就在去世前一天,他还为80多名患者看病 老中医金中梁离世引发十多万网友悼念

9.《现代金报》 曾感动整个甬城的好医生金中梁离世 退休前是教书育人好园丁10余万网友哀悼金老

10.甬派客户端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余姚好医生走了,网友写下滚烫的留言

11.浙江文明网 “烧饼医生”金中梁去世市民纷纷怀念

12.中国宁波网 感动甬城10多万网友的金中梁退休前是教书育人好园丁

13.浙江在线 感人!宁波老中医金中梁离世十多万网友悼念

14.本地头条 宁波老中医金中梁离世引发十多万网友悼念

15.新蓝网 感动甬城网友的老中医金中梁退休前是教书育人好园丁

16.余姚发布 老中医金中梁离世引发十多万网友悼念

17.搜狐网 曾感动整个甬城的好医生金中梁离世

18.凤凰网 因一张饼感动宁波的好医生走了他曾工作过的学校这样说

19.浙江在线 因一张饼感动宁波的好医生走了他曾工作过的学校这样说

20.《中国青年报》 一名老中医离世感动百万网友

21.《现代金报》 宁波一高校去余姚横坎头村送健康

22.《都市快报》客户端 全国首个青春健康志愿服务总队落户宁波四所高校授牌成为市预防艾滋病试点高校

23.《宁波晚报》教育周刊 全国首个青春健康志愿服务总队成立开展各类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

24.《都市快报》客户端 市民们为他们点赞,这所学校师生志愿者团队送健康知识进社区

2019年媒体报道

1.《都市快报》 23岁120急救中心调度员电话指导年轻父亲十分钟成功接生

2.宁聚 被央视点赞!宁波一所高校走出一位“远程接生”的95后姑娘

3.浙江新闻客户端 央视点赞!宁波高校走出的95后姑娘“远程接生”

4.鄞响客户端 被央视点赞!这位“远程接生”的95后姑娘,毕业于宁波这所学校

5.中国宁波网 被央视点赞!宁波一高校走出一位“远程接生”的95后姑娘

6.浙江热线 被央视点赞!宁波一高校走出一位“远程接生”的95后姑娘

7.《宁波日报》 被央视点赞!宁波一高校走出一位“远程接生”的95后姑娘

8.《宁波晚报》 95后姑娘电话“远程接生”被央视点赞!她毕业于宁波的高校老师对她的评价是低调踏实

9.甬派客户端 央视点赞!宁波95后120调度员,电话指导准爸爸10分钟顺利接生

10.宁波教育 央视点赞!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走出的95后姑娘“远程接生”

11.《现代金报》 95后宁波学生缘何赢得全国网友点赞?

12.《宁波日报》  “95后”姑娘缘何赢得很多网友点赞

13.甬派客户端 全省唯一!宁波这位院长获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

14.浙江新闻客户端 “孺子牛奖”全省唯一获奖者陈亚萍,她的母校说……

15.甬派客户端 宁波人陈亚萍获民政部最高荣誉奖,母校为她点赞

16.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这个宁波人真牛她是浙江今年唯一“孺子牛奖”得主

17.《现代金报》 从学生到院长,这个宁卫校友真牛 她是浙江今年唯一“孺子牛奖”得主,还受到总理接见

18.《鄞州日报》 陈亚萍获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 她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1989届毕业生

19.宁波广电App 捐献造血干细胞没那么可怕!宁波一高校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招募活动

20.鄞+客户端 宁卫职院122名学子参与造血干细胞采样

21.甬派客户端 今天,宁波122名大学生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131

22.《宁波日报》 为护士节送上一份特殊贺礼 122位“准护士”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3.《宁波晚报》 裘秀菊38年工作生涯见证护理学科发展 护士从打针发药到出门诊搞科研

24.宁晚融媒 大学生义务献血

25.宁晚融媒 城际列车上来了群大学生志愿者乘客对他们的健康服务点赞

26.《中国教育报》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春健康行温暖乘客心

27.《宁波晚报》 大学生城际列车上为旅客提供健康服务

28.《宁波日报》 开学第一课给乘客送健康

29.宁晚融媒 这所高校喜获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成果奖

30.宁晚融媒 医学生第一课:怀感恩之心

31.鄞响客户端 来,看看医学生的第一课怎么上的

32.《浙江工人日报》 开学第一课:服务群众

33.《浙江工人日报》 敬佑生命之重,感受生命之美

34.《宁波晚报》  “一校一品”全国仅10所职业院校入选宁波这所高校榜上有名

35.《浙江教育报》 流动的医学课堂

2020年媒体报道

1.《浙江教育报》 我来教做眼保健操

2.《宁波晚报》 校友驰援武汉母校师生为他们加油

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党员带头上!宁卫职院首批志愿者今起在高速出口测量体温

4.甬上App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党员志愿者今起在高速出口测量体温

5.《浙江工人日报》 卫生学院党员志愿者在行动

6.中国教育新闻网 宁波卫生职院89名志愿者24小时值守测温014

7.光明网 宁波卫生职院89名志愿者24小时值守测温

8.甬上App “模范夫妻”雨夜值班……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志愿者奋战在“疫”线

9.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夫妻搭档的、膝盖不好的、不会开车的……宁卫职院“抗疫”志愿者已就位

10.《浙江工人日报》 寒风里,你的身影最美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志愿者接力战疫

11.甬上App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00后准护士“疫”线守护家园

12.浙江新闻客户端 89位师生24小时值守宁波高校师生奋战“疫”线

13.甬上App “我的两个学生驰援武汉了”宁波又有一批“白衣战士”逆风而行

14.浙江新闻客户端 他们的朋友圈再次被刷屏:母校盼你平安归来

15.甬上App 特殊时期养老院闭门了这位22岁大学生坚守岗位提供专业健康防护

16.《钱江晚报》 为在“抗疫”期里让老人过好年,这位“95后”放弃回家,坚守在养老院实习岗

17.《中国教育报》 放弃封闭前回家宁波卫生学院学生坚守实习岗位服务养老院

18.甬派客户端 每天坚守养老院实习岗,一天走两万多步!22岁大学生好样的

19.《浙江工人日报》 报告母校,我去驰援湖北了

20.凤凰网宁波 奋战“疫”线的父女兵——一位防疫志愿服务大学生的暖心故事

21.甬上App 校友奔赴湖北一线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这所高校的护理学院棒棒哒!

22.甬上App 这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名字,母校为你自豪!浙江援鄂医务人员中,这所高校的校友超过50位

23.浙江在线 厉害了!这所高校浙江援鄂医务人员校友超过50位

24.甬上App 宁波一高校学生云合唱《一直到黎明》致敬湖北一线医护人员

25.《现代金报》 厉害浙江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这所高校校友超50位

26.《鄞州日报》 临终关怀:人生终点的暖阳

27.《宁波晚报》 地铁上,一位女士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危急时刻,这位大学生冲了上去……

28.《现代金报》 温暖!宁波这位大学生地铁救乘客

29.人民日报客户端 地铁上,一位女士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危急时刻,宁波这位大学生冲了上去

30.新华社客户端 危急时刻,宁波这位大学生冲了上去

31.甬派客户端 温暖!宁波这位大学生地铁救乘客

32.中国教育新闻网 宁波卫生职院一大学生在地铁勇救乘客

33.《中国教育报》 宁波卫生职院女生地铁急救患病乘客

34.《钱江晚报》 送健康、送服务、送技术……宁波派出医疗志愿服务队帮扶贵州普安县

35.中国教育新闻网 宁波卫生职院医疗志愿队赴贵州普安县送健康服务到群众家门口

36.甬上App 送健康送服务送技术,宁波的医疗志愿服务队来到贵州普安县

37.《浙江工人日报》 送关爱暖父老乡亲留技术助“迷弟迷妹”

38.甬派客户端 翻墙后接连用救生圈和树枝,宁波一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

39.《鄞州日报》 小学生不慎落水大学生奋力施救

40.甬上App 小学生失足落水,家长急寻一上午!所幸被这所学校的大学生救了

41.《中国教育报》 宁波卫生职院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

42.《鄞州日报》 132名准护士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

43.《现代金报》 将遗体捐献给学校夫妻俩甘当“无语良师”宁波这所高校第一课: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

44.浙江新闻客户端 世界解剖日感恩“无语良师”宁波这所高校这样上开学第一课

45.甬派客户端 世界解剖日宁波这所高校第一课让学生懂得感恩“无语良师”

46.人民日报客户端 夫妇甘当“无语良师”,宁波这所高校第一课让学生感受生命之意义

47.甬派客户端 “一年多,我就实现了救人的心愿!”宁波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48.浙江新闻客户端 宁卫院这位“95后”新宁波人用爱浇灌生命

49.《鄞州日报》 95后小伙成我区第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只是做了一件平凡的事情”

50.学习强国宁波晚报学习平台 点赞!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卫号”健康专列4年志愿服务近万人次

51.人民日报客户端 千里送医暖人心宁波高校教师传递医疗帮扶“接力棒”

【注释】

[1]沈永福.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J].红旗文稿,2020(10):30-32.

[2]褚詹玄.古代医学仁爱精神的现代价值[J].医学教育探索,2010(1):114-116.

[3]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0-68.

[4]褚詹玄.古代医学仁爱精神的现代价值[J].医学教育探索,2010(1):114-116.

[5]刘灵婷.论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育[D].长沙:中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