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价值取向上,高校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重娱乐性、轻思想性倾向
学生社团作为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集结而成的非正式群体,在开展活动中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甚至是娱乐性,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对在社团活动中普遍出现的注重娱乐性、忽视与淡化思想性的倾向,不得不予以关注。当前,一些学生社团为了一味迎合一些学生的趣味性需求,活动内容低俗,甚至连一些理论学习型、学术研究型学生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也充斥着娱乐性和功利性。更有甚者,一些社团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乃至动机与目的出现了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主导方向相偏离、相违背的现象,这是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极不一致的。“娱乐性、消遣性和商业性是当前社团文化的突出特点,但这不应该成为社团文化的主流,青年大学生所创造的社团文化应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青年文化和社会文化,应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育人功能”[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中普遍存在的这种重娱乐性、轻思想性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