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是基础

六、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是基础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载体,在教育教学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高职院校深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是要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课程。高职院校要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的要求出发增设必要的人文课程,这是深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途径。课程不一定要求很多,但必须要从学生素质提升所“需”出发而不是从教师所“能”出发,最好能开设一些体现高职教育特点、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校本课程,同时鼓励教师开设短小精悍、互动体验式的微型课程。

二是课程的结构要科学合理,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有些高职院校将人文素质课程分为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两类;有些高职院校将人文素质课程分为思政类核心课程、通识类人文课程与素质类职业课程三类。不管是两类还是三类,从形式上看都是由必修课与选修课组成。其中,必修课要加强实践环节,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要“少而精”;选修课要体现学生职业人文素质培养要求,不同专业要有不同的侧重。

三是课程的体系要体现开放性、系统性。所设置的人文素质类课程(显性课程)要能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与校内校外活动相融通。此外,整个体系还要能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衔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