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爱心文化教育的经验启示

(三)学院爱心文化教育的经验启示

1.在思想认识上强化了全员育人的理念

学院形成了党委领导从宏观上把握重视,专、兼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微观入手开展各项教育工作,全院师生员工共同肩负起学生爱心教育责任的格局。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爱心文化品牌的建设,成立了建设指导小组,建立了爱心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爱心文化活动实施细则等,并提供专门经费以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专、兼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在各自的岗位上切实履行育人职责。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学科的内容和特点,适当选择“爱心”内容,有机地加以渗透,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受到教育;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参与学生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正确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感悟践行;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学习和生活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情操。全院教职工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同时,学院还注重以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为主体,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形成一个典型示范群体,使其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周围的学生,增强爱心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性。

2.在操作环节中形成全过程育人的机制

学院将爱心教育贯穿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从时间维度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统一整合、规划入学教育、始学教育、期中教育、毕业教育、就业教育等环节,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内容。例如:大一学生以职业意识和基本道德规范养成为核心内容;大二学生以职业道德和健康职业人格塑造为主;大三学生以就业、创业和发展教育为主。从空间纬度看,将学院教学场所、生活区乃至整个社会紧密衔接。南丁格尔塑像、全真模拟医院场景等环境布置,充分营造“爱”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生命、责任等意识。在学生生活区的每幢公寓楼设立党团活动室,开展学习座谈交流、各类爱心帮困活动,影响和带动周围学生共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学院在洪塘、慈城、海曙西门街道、江厦街道、鄞州东钱湖社区等遍及宁波全市范围设立爱心服务实践基地,让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爱心文化的熏陶。

3.从工作格局看完善全方位育人的体系

在对学生的爱心教育过程中,学院将课堂内外、校内外、教学与思想工作、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等方面紧密结合。利用校报、网络、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及时宣传报道社会上、学院内发生的爱心故事,营造浓厚的爱心文化氛围。以“三文明、四热爱”、爱心文化艺术节等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结合学院特色和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义诊、康复按摩等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在实践中收获爱心奉献的快乐,从而激发专业学习动力、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课程的方式才能实现”。因此,专业课堂的渗透是学院爱心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一大特色。教师们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努力挖掘本学科现有的积极而有效的课程资源,将爱心教育整合并贯穿到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目前,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已开设了一系列寓爱心、人文教育于其中的课程,如“护理礼仪”“护理美学”“护理人际沟通”“美容心理学”“美容医学伦理学”“医学名家大讲堂”等,更率先于全国医学院校开设“护理人文学”,并自编教材正式出版,同时把“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列为必修课程,强化学生专业人文精神、职业道德培养。

附件: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品质、培养专业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志愿服务进基层”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仁爱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为社会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也为了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护理学院初步拟订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的设计思路与特点

(一)活动的设计思路

社会实践一方面要坚持长期性,另一方面要扩大学校的影响力,逐渐形成学院的特色和品牌。所以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在注重学生专业发挥的同时,要将纵向活动和横向活动相结合。

1.充分利用与医学、健康卫生相关的节日开展活动

利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世界卫生日、世界地球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世界红十字日、国际护士节、世界哮喘日、全国助残日、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眼日、国际禁毒日,国际爱牙日、国际聋人节、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视觉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保健日、国际盲人节、世界勤俭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世界残疾人日等节日,进行广泛的专题健康知识宣传、现场咨询、专题健康知识展、现场康复治疗服务、测量血压、讲座等活动。

2.社会实践活动要与社会时事主题结合起来

结合社会热点、宁波地方城市一些重大的时事、新农村建设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服务要进基层

送健康到社区、广场、农村、外来工、留守儿童、敬老院、特殊学校、戒毒所等,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4.社会实践活动既要有大型的面上活动,也要有长期的定点实践基地

如在医院长期做义工,参与护理病人;或者在社区、农村结对子,对一些特殊的病人定期进行护理或者康复治疗等服务工作。

(二)活动的设计特点

1.专业性

不管是大型的健康宣传活动,还是学生的义工活动,都要突出学生的专业性。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优势为广大群众服务。

2.长期性

社会实践不只是几次大型的活动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系统的计划工程,贯穿每个学期的始终。在逐步完善后,社会实践将作为一项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模式来进行运作。

3.普及性

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就是普及健康知识,让健康走进千家万户,所以社会实践涉及面要广。

三、活动主题

以“投身实践、发挥专长、服务社会、共建和谐”为口号,开展以健康知识宣传与咨询、日常护理、康复治疗、妇女保健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南丁格尔精神,深入社区、广场、农村、弱势群体(涵盖敬老院、留守儿童、特殊学校如聋哑学校等)。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目标。

四、活动主要内容

(一)健康知识宣传

通过各种健康知识宣传单、健康知识展板、健康咨询等形式,让广大人民能够关注健康、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具体宣传内容包括:一是介绍艾滋病、肝炎、结核病、痢疾等各种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使大家了解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常识;二是宣传普及环境与健康、营养与健康、季节与健康等保健知识,使大家了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癌症等慢性病的预防措施和核心信息;三是培养大家养成“讲卫生、保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卫生行为,讲究室内外环境卫生;四是指导大家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等等。

(二)大型义诊活动

通过现场健康保健咨询、康复治疗、免费测量血压、发放药品等形式,为广大群众的健康尽心出力。

(三)“结对子”活动

通过联系慈善会、福利院、医院、社区、农村等,让学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结对子参与到病人、老年人、婴儿的护理当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专业知识,激发专业学习的动力。

(四)医学健康知识讲座

以专题的形式定期到社区、农村等地方开展讲座,如介绍健康卫生保健、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女性健康知识、日常康复治疗等内容。

(五)社会调查和专业调研

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健康知识、医疗卫生方面的调研。把学生科研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研素养。通过调研,有助于形成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调研论文。

五、人员安排

(一)教师配备

组长、副组长各一人,指导老师、专业指导老师若干人。

(二)实践队人员拟定办法

队长一名,副队长3名,这4名人员要在大二学生中挑选。为了使工作具有连续性,给每一位队长配备一个助理(4名助理从大一学生中挑选)。

最终确定人员50名。实践队人员主要以大一学生为主。经各班报名申请,再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实践队人员名单。实践队成员以志愿为原则,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护理、康复、助产专业都要涉及),有一定的特长。

(三)实践队名称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

(四)实践队员分工安排

实践队分为下设专业服务组、外联组、宣传组、后勤组、调研组。

1.专业服务组

具体分为义诊、康复、女性健康服务、日常护理这4个小分队。

2.外联组

主要联系活动场地,在宁波市寻找、联系活动场地和定点的义工护理实践基地。

3.宣传组

负责健康知识宣传单的制作,对每次活动的宣传报道及总结。

4.后勤组

负责每次活动的后勤工作。

5.调研组

负责健康知识、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并根据调研结果撰写调研论文。

六、成果体现

(1)除了在学院网上发新闻以外,争取在外宣方面有所突破,如在地方报纸、电台、相关的团学网站进行报道。

(2)定期制作总结刊物:对每次活动的得失、体会、感受和经验进行总结,编辑成刊物。

(3)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展:对活动可以照片的形式制作影集,也可推出展板。

(4)挖掘学生的感悟,注重学生的体验。可以校报专题版的形式刊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的故事。

(5)学生在实践中对医学卫生方面的调研论文,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省市级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比赛,如挑战杯等。

(6)挑选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队员进行演讲报告,在广大学生当中树立榜样作用。

(7)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培养卫生类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模式,将其作为课题进行长期研究,使学校的思政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8)社会实践服务点的表扬信等。

【注释】

[1]夏宝慧.高校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2]麻富游.基于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