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念

(二)理念

1.教育内容:重点培养职业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的内在品质。它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思维等三方面内容。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较之本科院校,有着自己的办学逻辑与教学规律,所以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亦应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有所不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人文领域的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时,要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人文关怀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人文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伦理、职业情操、职业理想、职业人格、职业荣誉、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业创新精神等综合职业素质。

基于此,我们提出,学院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除了一般的人文科学知识教育外,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其核心要素可概括为“仁爱思想、健康理念、生命意识”等。

2.教育方法:三课堂联动

人文素质的形成有赖于后天的教育,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人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与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个性,教育引导人“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人。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在加强人文知识学习和人文思维训练的同时,更要加强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即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内在品质的提高。所以人文素质教育的精髓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及人文实践方面的教育来塑造其人文思想及人文精神,只有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才是真正的素质,没有内化的人文素质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还没有真正体现为一种能力和素质,需要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才能奏效。

基于此,我们提出,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拓展,须内外联动、多管齐下。通过打造“课程体系、活动体系、硬件体系”三个体系,构建第一课堂(教室)、第二课堂(校园)、第三课堂(社会)“三课堂联动”的,融人文知识学习、人文方法培养、人文精神塑造为一体,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适合学院人才培养要求与特点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