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显的首要特征

(二)职业性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显的首要特征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近年来发展迅猛,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正从规模扩张步入内涵提升阶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等成为高职教育的鲜明主题。

高职教育姓“高”名“职”,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国家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也由此驶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已成高职院校发展的普遍共识。为此,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校园文化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潜在性、暗示性和渗透性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围绕这些导向,正视高职办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并将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所需的人文素养等“职业性”素质,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高职院校在规划与建设校园文化时要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努力构建体现“职业性”要求的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体系。

1.精神文化

塑造反映办学理念、体现职业特性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对办学理念进行内化、升华及理论抽象与价值凝练的结果,是各种精神文化资源的精髓。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精神文化时,除了培养师生的爱岗敬业、诚信品质、团队精神等精神文化外,更要立足学校实际,着力塑造反映办学理念、体现职业特性的大学精神。

2.物质文化

营造彰显学校精神、体现职业特征的校园环境与氛围。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精神文化的承载形式。为此,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文化时要彰显学校精神、体现职业特征,特别是要围绕职业教育特点,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室、寝室、楼道文化布置等方面,营造“职业性”校园文化环境与氛围。

3.制度文化

构造融合优秀企业管理文化、体现职业特色的规章制度。实践证明,构造融合优秀企业管理文化、体现职业特色的规章制度,有助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真切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如有些高职院校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参照企业特点进行班级CIS策划,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规章、公约,结合企业和专业的特点规划班级活动,以项目的形式、招标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等等。

4.行为文化

打造倡导行业行为规范、体现职业特点的校园活动文化。行有行规,家有家法。高职院校要打造倡导行业行为规范、体现职业特点的校园行为文化,对引领师生行为导向,尤其是培养学生符合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如敬业、合作、守纪等,影响深远。为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行为文化建设时要倡导行业行为规范、体现学院职业特点,特别是要精心提炼打造具有鲜明职业(行业)特点的校园活动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