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平台”活动体系有效展开

(二)“三大平台”活动体系有效展开

1.文化教育

作为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单位,人文社科部紧密围绕学校“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组建相关团队,进一步推进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目前专职教师从2010年的2人增加到6人,所引进的中文、书法、舞蹈、音乐专业教师,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1人。在2010年12月与团委一道组建了多个文化艺术类学生社团,如合唱团、舞蹈队、健美操队、书画社、校园剧社等。同时,人文社科部还推荐了一批专职教师参与指导,以加强与提高相关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与质量提升,成绩斐然。

书画篆刻全面开花。2011年9月,杨信鸽老师与其指导的5名学生的书画作品一同入选宁波市教育系统第十一届艺术节师生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参展作品已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学院在此次美展上还被评为宁波市美术特色项目学校,体现了学院师生的美术创作实力和学院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2011年11月,在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杨信鸽老师的论文《潘天寿中国画教学特色及其当代意义》荣获浙江省第三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徐婷婷同学的篆刻作品及吴志豪、徐信、李冶柔、陈楚悦同学的书法作品获得美术作品评比二等奖。据悉,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从2005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全面展示和检验浙江省高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课外艺术活动水平的重要平台。

健美操队一枝独秀。2010年11月,由李霞老师指导的学院健美操队参加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六个项目的竞赛并全部获奖。其中,六人轻器械操获冠军,六人徒手操获亚军,组合操获亚军,八人拉拉操获第四名,张弛获男子单人操亚军,江蓬获女子单人操第八名。同时,学院健美操队获得了“乙组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李霞老师和江蓬分别获得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称号。2011年10月,学院健美操队在全国健美操联赛(温州站)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53支队伍近1200人角逐,荣获了普及大学组的小集体有氧舞蹈(自选)项目二等奖和小集体轻器械(自选)项目二等奖。2011年6月,学院人文社科部申报的健美操项目获评第二批浙江省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并立项。据统计,在全省开设有健美操项目的高校中,仅有5所高校获得浙江省高校体育健美操特色项目立项,学院是其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2.主题活动

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2010年12月,人文社科部在雅戈尔老年乐园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该基地的建立,成为增强思政理论课实效性的有益探索,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和实践沟通能力的重要渠道,受到鄞州电视台黄金新闻栏目《鄞视报道》播报。2011年6月,人文社科部精心筹备组织了“情暖夕阳”服务队,在鄞州区雅戈尔老年乐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乐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调查、老年人健康知识宣教、协助乐园举办红歌大合唱以及陪老人谈心等。本次实践活动为老人们提供了人文关怀,为社会弘扬了爱心文化。

“健康人文”主题教育活动。2011年10月开始,人文社科部与宣传部、学工部一道组织开展“健康人文”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有人文系列图书展、“寻找医学人文领域的精神领袖”演讲比赛、“医学人文与人文医学”专题讲座、人文电影周等。如2011年11月,由宣传部和人文社科部共同举办的“寻找医学世界的精神领袖”演讲比赛,参赛选手紧扣主题,结合医学界的精神领袖的人格风范,畅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如何学会对服务对象实施人文关怀,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通过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了学生的人文内涵。

文化传承“推普”系列活动。由人文社科部牵头组织的学院2011年度“推广普通话宣传”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成效明显。如“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宣传工作,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选拔工作,走进社会的“规范汉字啄木鸟”行动,以及“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等等。其中“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2011年11月),全校共有22名选手16个朗诵节目进入决赛参与最终角逐。选手们的朗诵作品以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诗文为主,选手用声音诠释出经典诗文的美感,引领现场师生追溯传统文化、重温峥嵘岁月。整场比赛让听众们受到了人文熏陶,是一场高雅艺术盛宴。此外,学院选送的学生王佳静荣获2011年浙江省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大赛暨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优胜奖。

“青春健康教育”(学工部组织)与“生命关怀活动”(护理学院组织)。“青春健康教育”是学工部根据学院女生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一项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性健康知识、生活技能培训、同伴教育和“知心导师”服务等,“使每位学生受益终身”并已延伸至社会。学院已成为宁波市“国家青春教育”试点单位,宁波市首批“青春教育进校园”的学校之一。学院尹幼明老师在应邀参加的中国计生协第七次全国大会上荣获“国家计生协志愿者(青春健康项目)先进个人”称号,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护理学院“爱心天使”生命关怀服务队通过挖掘品牌效应,拓展服务基地、规范服务管理、加强生命教育宣传、营造爱心文化氛围,着力打造一支富有文化内涵的“爱心天使”志愿者队伍,从在医院的服务到现在扩展到敬老院、社区等地,参与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服务范围在不断延伸,服务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两个项目经过多年的培育,成效明显、影响较大。其中“青春健康教育”获得学院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宁波市第七届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学院被列为宁波市、鄞州区青春健康基地;“爱心天使”生命关怀服务队获“2010年感动宁波高校十大人物”提名奖、第三届中华慈孝节“宁波市十大慈孝人物”奖、第三届中华慈孝节“中华十大慈孝”提名奖(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长期以来,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通过校外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如学院200余名学生作为西门街道注册义工,连续多年对街道居民开展推拿按摩、计算机运用、居家养老等义工服务而荣获海曙区西门街道“热心公益事业兰花奖”。还有学院与江北区民政局、江北团区委三方共同建设的“孝心助老”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学院“长青藤”老年健康服务小分队的学生每周都奔赴各大“助老超市”开展专业服务活动等。2012年三八妇女节,20多名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志愿者到首南街道学府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她们用自己的巧手为居民们改变形象,增加她们对生活工作的信心,同时也传授她们科学美容护肤的知识。2012年“世界睡眠日”,学院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宁波市心理卫生协会举办的“健康睡眠,幸福中国”大型宣传活动,等等。一项项社会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成为培养学院学子“仁爱思想、健康理念、生命意识”的第三课堂。

3.专题讲座

“周三人文讲坛”是人文社科部围绕学生人文素质拓展工程特别策划推出的一个品牌讲座,旨在通过开展多方面的人文讲座,丰富学生综合文化知识,涵育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最终达到“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目的。2011年11月,浙江师范大学张志攀教授应邀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写字与书法”的讲座。讲座现场,场面火爆,不仅座无虚席,连门边都站满了来听讲座的同学。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师生们为艺术的魅力所深深吸引,聚精会神,不时为张志攀教授精彩的讲解爆发出热烈掌声。2012年5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陈君静教授作了题为“传统文化与人生境界”的讲座。讲座中,陈君静教授以他丰厚的学识修养、幽默睿智的话语,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归结到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的讲授中,使学院学子受到文化熏陶和人生指引。

系列讲座,精彩纷呈。2011年4月,由学院学工部牵头组织,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项目生命教育模块之“爱的巡讲”系列讲座拉开序幕。“爱的巡讲”首讲特邀宁波市“自学成才”先进个人陈云老师开讲。2011年4月,为做好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选拔赛工作,进一步提高学院参赛学生作品的质量,特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夏军寅老师作了题为“从临摹到创作”的中国书法专题讲座。2011年11月,东南大学医学人文学系系主任何伦教授,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董恒进教授应邀作了“医学人文与人文医学”专题讲座。2012年4月,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总督导、博士生导师马建青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例剖析与应对”的专题讲座。众多讲座,围绕“仁爱、健康、生命”主题,为学院学子带来智慧启迪与心灵涵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