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图案
2025年09月26日
13 图案
我们对导引艺术家(以及我们的大众艺术家)通过图案来表现自我的心理机制尚不清楚,但无疑可从生理角度予以解释。出于本能,我们会把不必要的纽扣钉在衣服上,让袜子与领带、礼帽与大衣配套,把时钟放在壁炉的正中,把欧芹涂抹在冷冻的羊肉上。这种原始的、先天的本能冲动,也驱使艺术家把自己的意愿浓缩排列在艺术图案里。如图17a所示,中国雕刻家可以毫不费力地雕刻出真马的形体,然而,他们对马的骨骼不感兴趣。在他们看来,这匹马不过是由曲形块体构成的图案。歪扭的马颈、卷曲的鬃毛、盘蹲的腰腿,出于造型的考虑,都不得不发生变形。结果,它的确不像一匹马——事实上,这匹马常被误认为狮子——但却是一件非常感人的艺术品。
这匹马正好是最伟大的中国艺术时期的作品。这绝对不会搞错,连以前持怀疑态度的人也这样认为。但现代艺术品,如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8]《熟睡的模特儿》(“Le Repos du Modèle”,图58)这幅画,不知为何,总会引起人们强烈的敌意。这两件艺术品的创作原理无疑同出一辙。马蒂斯对于模特儿这个活生生的人不感兴趣,对于景致中的建筑物同样不感兴趣;但这些东西暗示出一个图案,这个图案不仅是真正的艺术品,而且表现了对主题生动的直觉的领悟,从而取得了任何模仿性再现都难以企及的艺术效果。
单凭图案还不足以构成艺术品。我们暂且认为,虽然艺术品总包含某种图案,但并非所有图案必然就是艺术品。我需要解释一下这段话所用的术语:“艺术品”一般具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我们不能把艺术品与由圆和三角组成的简单几何图形混为一谈,也不能把艺术品与机织地毯复杂富丽的图案混为一谈,尽管后两者的图案可能十分均衡或对称。